
网友提问:
电视上说的守宫砂,在现实生活是存在的吗?
优质回答:
守宫砂之说,纯属虚妄!从古代谣传至今,现在武侠小说及电视电影里多出现,其实并无科学依据,古人验贞操也有专门的“稳婆”,并不依靠守宫砂!
何为守宫砂?
晋朝张华的《博物志》中有记载:使用朱砂来饲养壁虎,它会全身变赤。等喂满七斤朱砂,把壁虎捣烂成糊,用其点染处女的肢体,则颜色鲜红。除非发生房事,否则终生不褪。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亦名壁宫。
所以,“守宫砂”应该是一种以壁虎和朱砂为主要成分的化学物。
守宫砂之说从何而来?
晋朝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传说,东方朔曾经告诉汉武帝守宫砂是检验女子贞否的验方。注意,是传说!意味着,在当时张华写博物志的时候,也并无史实记载,可能只是野史中或民间传说,然后就这么传下来了。
而东方朔和汉武帝刘彻这对君臣组合,也被后人认为是“野闻稗史专业户”,其实就和现在的狗仔队一样。
李时珍认为︰“(守宫)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怕别有术而不传。”
这是李时珍严谨的说法,因为自己不了解,所以并不敢确定是否有效,其实,他想说的是“这特么纯属扯淡”!所以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也并没有附上守宫砂的药方。
古人对于守宫砂的认识真的是验贞操吗?
与其说是验贞操,倒不如说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束缚和压迫,只是一种精神的压力,以讹传讹,假的也成了真的!没有女子愿意用自己的贞操去做实验!
皇帝后宫佳丽汇聚,一天宠幸一个,一年都不带重样的。再加上皇帝天天忙于朝政、兵事,如何能确保后宫安稳。所以,在汉武帝向东方朔提出这个担忧的时候,东方朔为了迎合君心,遍查古籍。终于找的一法,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编的!东方朔多聪明啊,谁会用自己的贞操去试验这个朱砂点的真假呢?
而汉武帝其实也只是需要有个名正言顺的方法震慑后宫,没有东方朔的守宫砂,说不定还有其他砂。无非是封建统治者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罢了!
电视中也经常见到,官府真的要验证一个女子是否处女的时候,都会招来“稳婆”(经验丰富的接生婆)前来验贞操,而不会用什么守宫砂去验证!
最后,附一个和“守宫砂”有关的凄惨故事。
宋朝,一财主,以财贿赂,得以进京入职。临行前,对一个新纳的小妾不放心。于是,去道观,找一道士求助。
道士取处一瓷瓶,“这是守宫砂,点在臂上,不经房事永不脱落。”
财主拿上,高兴的回去,点在大小老婆手臂上,开心的赴任去了。
众人都老实了,只有新纳的小妾,叫何芳之。因为是家里原来是书香门第,后来家道中落,她被卖给了财主做妾。她觉得守宫砂纯属无稽之谈,天天擦天天洗,终于洗掉了。
其他大小老婆羡慕嫉妒何芳之,悄悄的给财主写了一封信,告状说何芳之的守宫砂没了,出事了!
对于在京做官的土财主来说,这还了得?派人把家中众人接到京城,一一检验,发现其他人的守宫砂都在,只有何芳之的守宫砂没了。一怒之下,将何芳之活活打死!
此时惊动了开封府,开棺验尸,发现满身鞭痕、棒痕。将财主传唤到大堂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随后,派衙役将财主家中剩余的守宫砂取了过来。
随便点在一女子手臂,然后找来一条狗,舔来舔去,一会功夫舔没了!
何芳之得以昭雪!财主被免官罢职,还被处以重罚。当地人为了纪念何芳之,建了一座“贞女庙”。这座庙一代一代修葺,至今保存在河南省开封市南部,当地人也叫“守宫庙”!
我是多宝妈,国家健康管理师。专注健康育儿、实用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根本就是扯淡的。
这个说法源于,晋朝《博物志》中记载:如果用朱砂喂养壁虎,壁虎全身会变赤。吃满七斤朱砂后,把壁虎捣烂并千捣万杵,然后用其点染处女的肢体,颜色不会消褪。只有在发生房事后,其颜色才会变淡消褪,是以称其为“守宫砂”。
其实,这玩意就是朱砂。
朱砂点在人的身上,绝对不存在这种神奇的功效,也绝对不存在长期不会褪色,随便洗个澡就没了。
更有甚者,朱砂还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会导致中毒,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大家想想,如果守宫砂这么牛逼,早就传遍世界了,恐怕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这种东西,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点在女人身上的目的,是让女人自觉的避免淫邪行为甚至思想。
其实,当年社会保守,无论大户还是小户人家女孩在出嫁前,基本不可能乱搞,不然就是整天动地的大事。
而女孩新婚当晚,也百分之百会检验落红,一旦发现不是处女,不但女孩要完蛋,娘家人也要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所以,即便有些通奸行为也都是已婚妇女,一旦被发现还会被严惩。
在元代,丈夫发现妇女通奸,捉奸在床,可以直接将奸夫淫妇斩杀,不用负责。
其他朝代,妇女通奸最低程度也是坐牢流放。而这种妇女一旦丑事败露,根本无法生存,也就是自杀这一条路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历史上守宫砂验明正身的方法的确存在,最早记载于汉朝,自宋朝开始普及,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对社会传统风气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学派认为女子应该有贞洁大于性命的意识和操守,基于此,守宫砂就应运而生,成为检验女子贞洁的一种手段。
守宫砂是个啥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在少女手臂上点的一颗红痣,只不过这颗红痣的药理研制大有来头。
据史料《博物志》记载,用朱砂喂养壁虎(或称变色龙),则壁虎的全身就会散发赤红色,喂足七斤朱砂后就可以把壁虎放在器皿中捣烂取其红血,然后点染在少女的肢体上,一旦女子发生房事红痣就会逐渐消除,是一种简单检验女子贞操的方法。
自宋朝起,守宫砂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保守风气,而且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当女婴出生后不久,父母便会在女婴右臂上用守宫砂标印这种红色的标记,既然能够沿用数百年证明守宫砂是具有一定作用的,而已根据现代药理角度来看,也证明了其有一定功效,更是一种女子心理上的道德红线。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守宫砂,我能想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在第四卷中,张华这样写道:“蜥蜴或名蝘蜒。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年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传》云:东方朔语汉武帝,试之有验。”
也就是说,喂食蜥蜴以七斤朱砂,使之通体赤色,再充分捣碎后点在女性身上,会终年不变。还拉了东方朔为这个传说背书,说汉武帝还试过,的确有用云云。
都不可信。张华只管记录,不辩真伪的,何况他信方术,他连左慈说的所谓荒年法都要记下来,遇到饥荒没粮食吃,连吃三升黄豆,再灌以凉水,就可以消减食欲,十数天不饿,听着就很不现实,不胀死就不错。
而且在他笔下,东方朔就是个神人,偷吃西王母蟠桃,乃岁星下凡。神人说的话,做的事,只能当传说来看,不能当真。
细想一下也知道这种方法不太现实,朱砂是什么?是含杂质的硫化汞,进入动物体内会引起汞中毒,《宋史·薛居正传》就写:“﹝居正﹞因服丹砂遇毒……吐气如烟燄,舆归私第卒。”七斤朱砂,人吃都受不了,何况小小一条壁虎。再者,硫化汞矿石的红色如何能反映在壁虎的表皮上,使之“体尽赤”?说不通的。
只能理解为是外丹派的术士们夸大朱砂的妙用,搞出来的臆想罢了。这类对朱砂用途的夸张在东汉以降是很常见的,葛洪等人就对此深信不疑,没少拿自己做实验。
其他网友回答
守宫砂是用一种中国产的雌性变色龙,古时称为朱宫,在它繁殖季节,将其捕获捣烂后和朱砂混合而成。现代科学证实,雌性变色龙在繁殖期,全身充满雌激素,当它和雄激素相遇时,雌激素和雄激素便会中和消失。
这样解释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光是用它来标记古代女子的忠贞还是让人觉得不够靠谱。
梁朝的名医陶宏景说:守宫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一般古代在女子未嫁之前才会用这个守宫砂,对已婚妇女没有效果。用守宫砂点在女子身上,刚点的几天里面不能接触水,否则就会消失。一般三天过后,守宫砂就会渗透到皮肤下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消失。直到女子出嫁后,守宫砂就会消失。
现代科学证实,守宫砂是雌性变色龙制作的,雌性变色龙在繁殖期,全身充满雌激素,当它和雄激素相遇时,雌激素和雄激素便会中和消失。
由于古代实际的守宫砂,现在已经失传,不知道古代的守宫砂和记载中是否有出入,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书中记载的守宫砂的使用方法根本不科学!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电视上说的守宫砂在现实生活是存在的吗.jpg”/>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5921.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