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对张宗昌的诗词评价那么高,说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优质回答
谢邀!
说张宗昌的诗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没错吧!因为古人和后来者都不会写那样的诗词,要写也是二师兄才能写出来吧!
张宗昌(1881年2月13日-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军事将领,奉系军阀。20年代前期奉系军阀用于作战重型铁甲列车为张宗昌建立,为中华民国史上建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战绩突出的部队,有中国装甲列车之父之称。
张宗昌由于没有什么文化,人民网曾报导过,其女儿回忆他时,称其“因家贫,只上过3年学,便辍学”,但民间广泛流传张宗昌很喜欢写一些非常直白搞笑的打油诗,由于这些打油诗都用口语写出,用词粗俗直白,让人看后啼笑皆非,所以民间评价他的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评价,肯定以嘲笑成分居多。关于他的传闻,民间大多以丑化为主,当时老百姓都说他是“三不知将军”,不知钱多少、兵多少、老婆多少,都是讽刺他没有文化、为人粗鲁、生活腐化等。
那张大帅到底写过那么多打油诗没有呢?民间风传的其诗集其实是子虚乌有,他确实作过一些祝寿诗、悼词和挽联,但那都出自其部属秀才刘怀周之手。作为乱世军阀也做一些搞笑的事情,让民间贻笑大方,例如其主政山东时,曾有大炮轰天求雨的笑话,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资。虽然成为笑柄,但张大帅不以为意,仍然忧心忡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歌: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要难为俺张宗昌?
三天不下雨,
先驱扒龙王庙,
再用大炮轰你娘!
从这首诗,还是看得出张大帅为民祈雨、祈福的情怀。
其实很多关于张宗昌的故事,都是人为杜撰出来的,也有夸张的成分,据他家乡的人反映,他为人义气,也做过一些造福乡里的事情。时光如梭,当年的乱世军阀都已成为过去,但张大帅的诗句仍被流传、仍被人惦记、仍然带快乐,还是难能可贵的!
“大炮开兮轰他娘”的狗肉将军张宗昌是怎样的一个人?
优质回答
张宗昌是一个大俗之人,所以才能写出“大炮开兮轰他娘”这样似诗非诗的诗。
不过大俗之下,又透着精明。
张宗昌被称为“狗肉将军”实际上并非是因为他爱吃狗肉,而是因为他爱推牌九,推牌九当时被称为“吃狗肉”。
他又被称为“三不知将军”,不知家中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手中有多少钱财,不知手下有多少人马。
张宗昌怎么也是一军主将,可为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手下有多少人马呢?
原因就在于此人擅长拉队伍,却不大擅长带队伍。
若说张宗昌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一定是一个“妙人”。
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我向来认为这首诗是张宗昌一生之写照,他就像自己笔下的蛤蟆,从一张荷叶上蹦跶到另一张荷叶上。
蹦跶了一辈子,最后还是掉到了水里。
张宗昌是一个很豁得出去的人,而这一性格特征又和他幼时的经历有关,也是受到了他母亲的影响。
又或者说,是遭受过了生活的毒打。
张宗昌的父亲是一个烟鬼和赌鬼,这让他小时候的生活很糟糕,而到了他9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
他的母亲因为家中实在是没有米下锅了,于是便冒着天寒地冻跑出去要饭,结果又冻又饿晕死在了路边。
后来一个单身汉发现了他母亲,就把他母亲带回了家。
他母亲一见这个单身汉能够让她有饭可吃,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地就跟了这个单身汉,没有再回家。
这事在当时当地被称为“活跳槽”,可以说一点也不光彩,可是为了能够吃饱饭,他母亲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这一点,也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张宗昌。
人活于世,已经很不容易了。
人活于乱世,那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他后来才能够对一切看得那么开,也豁得出去,也就是“有奶便是娘”。
脸面对他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为了利益,脸面说不要就不要。
张宗昌在1911年趁着“天时”用自己的积蓄拉起了一支队伍,毫不犹豫地应革命党之邀来到了上海。
他为什么能够这么果决?这就是眼光。
他继续待在海参崴,再横也是一个混混。
可是,如果他拉起队伍回到了上海,一旦加入了革命党,那就等于是谋到了一个大好前程。
他不甘心一辈子就只是当一个混混,他想要往上爬,想要成为人上人。
这一点,张宗昌看得很透彻。
1911年,也因此成为了张宗昌人生当中的最大一次转折。
张宗昌到了上海之后投到了陈其美麾下,可是当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之后,他又毫不犹豫地转投了冯国璋。
对于“改换门庭”,张宗昌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的,因为这样能够为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冯国璋当了代总统之后,张宗昌也坐上了总统府副官长的位置,这也就是说他的这一次投机盈利了。
倘若冯国璋能够在担任代总统那一年时间当中,将“代”字去掉的话,张宗昌的未来也必然难以估量。
只可惜,冯国璋用了一年时间也没能去掉那个“代”字,反而还因此失势,让曹锟吴佩孚二人坐大。
冯国璋失势了之后,张宗昌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他从江苏退到湖南,又从湖南退到江西,然后被江西督军陈光远打了个稀碎,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可是,张宗昌并不甘心。
为了能够再一次崛起,他甚至花重金打造了十几个金狮子送给曹锟,想让曹锟收留他。
他之所以找曹锟,原因在于他之前就在冯国璋麾下,也算是直系之人,所以投靠曹锟是理所当然。
曹锟贪图他送来的金狮子,一口就答应了。
然而吴佩孚却看不上张宗昌,丝毫不顾及曹锟的面子而轰走了张宗昌。
张宗昌呢?还是不甘心,也不气馁。
直系不收,那就去奉系!
于是,他就挑着两个粪筐一路去了东北,见到了张作霖,然后说了一句话:“听说大帅要盖楼,俺特意给您打基挑土来了!”
这话就很有意思,可谓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
他就是在说,大帅,我知道你想打天下,在下愿为马前卒让你驱使!
张作霖一听就乐了,也就留下了张宗昌。
张宗昌到了奉系之后抓住了一切能够抓住的机会往上爬,后来就引起了郭松龄的不快。
郭松龄也和吴佩孚一样看不起张宗昌,所以就找机会挑张宗昌的刺,有一次急眼了还指着他的鼻子骂:“C你娘”
郭松龄骂完了之后,张宗昌什么反应?
他直接扑通一下跪下去给郭松龄磕了一个头,说:“你C俺娘,那你就是俺爹!”
这种豁得出去的性格,当时大大小小那么多军阀,可以说仅张宗昌一人而已。
张宗昌的这种豁得出去其实就是他的精明,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清楚怎么做才能让他获得最大的利益。
豁出去一时就能获得远超他想像的利益,他也就索性豁出去了。
脸面?不要也罢!
哪怕是面对自己的手下,张宗昌也没有掩盖过这一点。
这就是张宗昌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诀窍所在,在那样一个世道之中,他已经摸透了生存之道。
只是他这样的生存之道,没有几个人敢走而已。
时代造就了张宗昌!
我们先欣赏一下张宗昌仿照刘邦的《大风歌》所作的诗词: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张宗昌仿作《大风歌》)
虽然有些俗气,但也有一时豪杰气概。
一、“闯关东”——张宗昌人生的伏笔。
1881年,张宗昌出生于掖县(今山东莱州),家庭出身非常贫困,只读过几年的私塾(这是他能写打油诗的学业基础)。
他从小就为了生存,做过很多低贱的工作,吃过很多苦,也尝尽人间百态冷暖,使他非常适应了当时苦难的生活环境。
1887年,山东莱州等地闹饥荒,迫不得已,他就跑到东北地区谋生活了。在东北游荡的两年时间里,他打短工、扒窃、做土匪等各种事情都干过,就是为了生存,同时认识了一批的基层“狐朋狗友”。
两年之后,张宗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到沙俄掌控的“中东铁路”干杂活,主要是修筑铁路的工作。张宗昌身体高大强壮,有义气,很快在筑路工友中成为带头大哥。沙俄铁路方面管理的人员也非常看重他,他也学得一口流利的俄语。
后来他随沙俄人到西伯利亚去淘金,淘金的主要是中国人,而且很多为山东民众,自然被任命为淘金的总头目,负责管理华人淘金。期间,张宗昌因为管理的需要,学习了步枪射击,专注的他练得一手好枪法。淘金后因生活游荡到了海参崴(符拉迪奥斯托克,俄罗斯称呼)。
不要小看张宗昌的这些经历,年轻的他所经历的人和事都会成为他起家的强大助力。
二、军阀割据时代中的张宗昌——逆潮流而动。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张宗昌和一帮朋友在海参崴谋生。海参崴也有革命党人时刻在宣传革命思想,推翻满清的统治,这对张宗昌触动很大,他也深受腐败的满清社会影响而游荡到海参崴。
革命党人劝说张宗昌拉队伍回国革命,从此张宗昌走向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一跃成为风云人物的开端。
胡瑛很多人不熟悉,他是著名革命党人黄兴的弟子,曾经担任武昌起义军临时政府的外交部长,南京临时政府的山东都督,驻地在烟台,在职两个月就将张宗昌收入麾下。
陈其美非常重用张宗昌,先后任命提拔他为团长、旅长、师长。
张宗昌是一个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人,最推崇的就是实力。1913年,他奉命到徐州抵御袁世凯手下冯国璋的军队进攻,从个人利益和双方的实力出发,他反戈一击,投奔了北洋军阀冯国璋,把提拔重用他的陈其美卖了。1916年5月18日,在冯国璋的授意之下,张宗昌买通陈其美的手下又将陈其美暗杀,算是和蒋介石结下了仇恨。
相信实力的张宗昌从一开始就逆潮流而动,注定了将来败亡的结局。
三、光杆司令张宗昌如何东山再起?
张宗昌投奔的是冯国璋,冯国璋做代总统仅仅一年就下台了,他失去了大靠山。而在1916-1921年的对南方战争之中屡战屡败,所部军队所剩无几,成了光杆司令。
张宗昌送重金给曹锟,希望曹锟能够收留他,让他东山再起。不过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将领非常嫌弃他,坚决不同意任用他,气急败坏的张宗昌只身投奔奉系军阀张作霖而去。其实张作霖对他也并不感冒,只是给他一个参军的虚职,供养着他而已。
1922年4-5月,第一次直奉大战以张作霖奉系军阀失败而告终,奉军撤回东北。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来吉林督军孟恩远的外甥高士傧(奉系军阀旅长)联合各种地方势力反对张作霖。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乱,张作霖委任张宗昌为营长,率领几百人去吉林抵御叛军的进攻。张作霖的意图就是让张宗昌抵挡一番,等于送死,没想到张宗昌东山再起的时机来到了。
他率领几百人马对付的是几千叛军,没想到的是这么多股所谓的“叛军”很多是山东胶东人。这些山东人要么是掖县(今山东莱州市)的,要么是黄县(山东龙口市)人,大都是张宗昌的老乡,而且很多头目都是和他曾经一起闯关东讨生活的一帮人。双方一接触,仗是打不起来了,双方还叙起旧来,于是乎几千人马全部归降改编成张宗昌的部队。
张作霖得知消息之后大喜,于是任命张宗昌为旅长、吉林省绥宁镇守使。恰在此时,俄国革命中被红军打败的白俄军队逃入东北地区。张宗昌在俄国呆过一段时间,会熟练的俄语,一顿操作猛如虎,将近5000白俄军队就收归他的部下,掌控的军队总人数达到万人以上,东山再起了。
张宗昌年轻时期的经历就是他东山再起的基础!
四、小诸葛白崇禧灭张宗昌。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奉系军阀大胜,张宗昌得以率军驻扎上海。自以为江苏督军非自己莫属的张宗昌却被段祺瑞坑了一把,任命卢永祥为江苏军务督办。
张宗昌也不是吃素的,立马把军队从长江以南调到长江以北。张作霖和段祺瑞协商之后,张宗昌被任命为山东军务督办。1925年4月,张宗昌以武力为要挟,将山东其他派系的力量全部赶出了山东,成为独立的小王国。
张宗昌的恶名大都是因为他驻鲁三年得来的,什么“狗肉将军”等等不一而足。他为了抢夺地盘,积极扩军,为了维持其军队开支和个人的需求,在山东三年期间横征暴敛,使得山东地区民不聊生,恶名由此而来。
1926年,北伐开始,张宗昌虽然在山东,但一直派军助阵,屡战屡败。
1928年春天,国民党四大军事集团(蒋介石的中央军、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军集中兵力北伐,奉系军阀节节败退。4月,张宗昌主力五万多人撤退到山东德州、河北滦州、天津等一带驻防。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东北地区一时间十分混乱。此时的张宗昌请张学良同意自己的五万人马进入东北地区避难,其实也是觊觎东北的地盘。张学良心知肚明,拒绝张宗昌进入,并且派军队驻扎入关主要交通要道,阻止他的主力部队进入东北地区。
9月,北伐军白崇禧率大部队包围张宗昌主力五万余人,他弃军不顾,逃亡到了日本。为了东山再起,张宗昌企图借助俄国、日本的支持,再次割据一方。
1929年,在日本的支持下,张宗昌在鲁东率领旧部登陆,结果被国民军很快击溃,仓皇逃亡日本。
五、张宗昌贼心不死,毙命泉城。
张宗昌虽然败了,但是山东还有不少的部下,他时刻希望自己能够东山再起。
1932年8月,张学良、于学忠、韩复榘、张宗昌、石友三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宴席之间,张宗昌透露出自己在山东还有很多兄弟,登高一呼必然响应者众,随时可以东山再起。说者有意,听着也有意,主政山东的韩复榘深以为然,必须除掉张宗昌这个祸根。
韩复榘有碍于自己的身份,不便出手对付张宗昌。于是托人找来了曾经的西北军军长郑金声(被张宗昌杀害)的儿子郑继成等人,时机一到,就让他刺杀张宗昌。
张宗昌为了东山再起,不顾一切带着自己的亲信从北京南下济南,准备联络旧部,以待时机。此时韩复榘早就布下了杀局,只要一有机会就通知刺杀者郑继成等人。
1928年9月3日,张宗昌在火车站准备回北京,而韩复榘早就将周边的军队护卫撤走了,设置了一个“完美”的刺杀现场。刺杀者郑继成等人马上出现,经过一番追逐,将张宗昌击毙。
刺杀者郑继成随即投案自首,山东各地的报纸都称这是民心所向。南京政府也由于各种原因将刺杀者郑继成特赦了,有冯玉祥的奔走(郑继成是冯玉祥部下的儿子),也有蒋介石的默许(张宗昌买凶暗杀陈其美),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有关奚落张宗昌的民间传说很多,在此不多做赘述。
为什么很多人说张宗昌诗词造诣极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优质回答
诗这种东西,要么给人以美感,要么给人以喜感,要么意境高远,要么气吞河山,否则你为什么要读诗?有那时间读小说读故事不是更好?张宗昌的诗,就是给人以喜感的,所以他诗歌的水平堪称造诣深厚。
解读一下他的诗:
最后,献上一首我很喜欢的现代诗。
三体——刘慈欣
孔子老子都不敢说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是这种话都不用当真
中国历史上的诗人,如果李白杜甫是一百分,那么张宗昌可以得多少分?
优质回答
张宗昌在所有民国军阀中,是一个最有特色的人物,要狠,谁也没他狠,统治山东三年,搜刮之狠无所不为,刮地三层,也要收税满满;说憨,谁也没他憨,人称三不知将军:“手下不知兵多少,口袋不知钱多少,家里不知姨太太多少”;说雅,谁也没他雅,他雅得粗鄙满腔、糙诗满天下。
张宗昌农民出身,打过零工,做过工头,当过响马,闯过关东,青少年时期受尽苦难,遍尝艰辛,这样复杂经历的人,可能成为一个有慈悲情怀的好人,也可能成为一个毫无底线、抢夺无算、无恶不作的坏人。张宗昌成为了后者,不仅挖地三尺,刮尽民财,在做人上还没底线,东投西靠,有奶就是娘,先投靠山东都督胡英,再投靠直系军阀冯国璋,后投靠奉系军阀张作霖,做过三姓家奴,靠着摇尾乞怜而发展成为一方军阀。
当然,张宗昌虽然做人没底线,但脑袋瓜子却十分灵活。比如,他替俄国人办事的过程中,学会了俄语,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还当过一段时期的俄语翻译。又比如,他给张作霖卖命的时候,张作霖在直奉战争中失败,逃回关外,关外的土匪乘机反叛张作霖,张作霖此时败退而归,无力剿匪,张宗昌就自告奋勇替他去当说客,舌战群“匪”,竟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土匪三个团来不但不再反对张作霖,反而提兵前来投靠,虽然凭的是以前的人脉资源,但这个聪明劲,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张宗昌的聪明劲,也体现在他作诗上。确实,张宗昌胸无点墨,但却特别衷情诗歌,他不仅好读好写,还长期坚持,特别认真,他把自己长期以来写的诗歌,整理成了一本诗歌集,因为他的字为效坤,所以取名《效坤诗钞》,诗集编成后,到处送人,竟小有诗名。
张宗昌的每一首诗,都有来由,比如,他妻妾众多,“不知姨太太多少”嘛,他也从不讳言,而且作一首《无题》诗道:“要问女性有几许,俺也不知多少个。昨日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粗人写诗,意思明白。
又如,他读了刘邦的《大风歌》后,大有感触,兴奋之余作一歌道:“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这更像酒后之作,诗中尽是粗糙而熏天的酒气。
上面这样的诗,并不能叫做严格意义上的诗,有的如顺口溜,有的更像是牛肉佐酒后饱嗝打出来的。但张宗昌也有些诗有些小意味,像《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有的还有些趣味和韵味,像《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曾经在《春游纪梦》一书中,说张宗昌的诗不脱“丘八”习气。张伯驹是大才子、大诗人,他这样评价张宗昌,说明张宗昌的诗还曾入他的法眼,有可观之处,虽不脱“丘八”习气,但大诗人毕竟还称这是诗,这就不简单了。
当然,张伯驹评价张宗昌的诗,并非拍这个军阀的马屁,公子者,才高八斗而又傲气十足,他才不会去拍军阀的马屁呢,不仅不拍马屁,张伯驹还对他极尽嘲讽。张宗昌打仗不济,逃跑时倒是比谁都跑得快,人称“长腿将军”。张伯驹在他的京剧随笔《红毹纪诗注选》中记载:“张作霖为大元帅时,张宗昌任山东督军,彼姓名只与武则天时张昌宗颠倒一字,彼最爱看《双沙河》一剧,尝语人曰,彼甚似张天龙其人,后与南军一战而溃,卸甲丢盔,果如其言。”还作一诗道:“谁道莲花似六郎,昌宗不是是宗昌。人才驸马真堪比,卸甲丢盔作下场。”把张宗昌逃跑丑态大大嘲笑了一番。
不过,中国历史上的诗人,如果李白杜甫是一百分,那么,张宗昌从写诗来说,少说也可打个二三十分吧?
如果说李青莲和杜子美的诗能打得了一百分的话,那我觉得张宗昌的诗可以打两百分。
张宗昌是民国时期非常出名的大军阀,他也是张作霖非常得力的干将,是当时为张作霖驻守山东的一号大人物,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诗人,一个非常知名的大诗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诗,并评价一番看是否是名副其实的。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这首诗就是张宗昌当年在游览大明湖的时候写下的一篇千古绝唱,前两段诗就巧妙的运用了颠倒乾坤的写法来描绘出了大明湖的大、壮阔的气势。
虽然这两段诗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反复读起来,却也颇有一番质朴的味道,令人不自觉的闭上眼睛,仿佛自己就来到了当年的大明湖畔,整个大明湖在倾刻间投入了自己的眼中,让人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那大明湖,那大明湖就是自己。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句,大明湖畔里有荷花,虽然同样没有运用到比喻、排比的写法,但是这句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直接以及粗犷,通过这句诗我们仍然能想象得到当时诗人看到了什么,对,大明湖里有着荷花,有着满湖艳丽粉红的荷花。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质朴,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就让我们读诗者仿佛进入了一整片的荷花丛中,仿佛那湖荷花就直接映在了我们的眼前。
我们再来看看荷花上面有蛤蟆这句诗,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简直惊为天人,整篇诗仿佛活了过来一般,原本平静如水的画面多出了许多磅礴的生机。
虽然只描写到了蛤蟆和荷花,但是在我的脑海中却出现了一个人,那就是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她穿着一身轻薄的衣裳,一头青丝如柳的长发盘在她仿佛白玉铸就一般的精致脸颊上,阳光照射在了她的脸上,我们好像看到了她皮肤下青精玉髓一般的血管,皮肤粉嫩之极。
她的半只脚已经没入了大明湖里,伸着一只白藕一般的小手,正想采摘一枚粉嫩的荷花,但是这个时候有一只蛤蟆被美丽的姑娘惊吓到了,它呱呱叫了起来,被夏雨荷惊得从这一丛荷花上跳到了另一丛荷花上,一跳一跳的,不正应了最后一句诗吗?
一戳一蹦达
最后一句是简直就是点睛之笔,恬静柔和的画面开始变得活跃了起来,美丽的姑娘也因此开怀大笑了起来,她笑得是那么的甜美,就犹如那嫡仙下凡一般,美艳不可方物。
所以从上面这段大明湖的诗来看,我觉得张宗昌的诗是可以打200分的,他没有很多诗人那么花俏的写法,他看到了什么,就直接写在了纸上,简单、粗暴、纯粹、质朴,我觉得这四个方面是很多诗人身上所缺失的一些特质,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张宗昌确实是一个出色的诗人。
该何如看待张宗昌作的诗句?你们笑了吗?
优质回答
谢邀
诗只要有意景,并无好坏之分,只不过是雅俗之别。张大帅的这几首诗早几年看到过,刚读完感觉好笑,仔细揣摩俗中有景,描写的声情并茂,也着实难为了大字不识几个的张大帅。平心而论,这种诗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出来的,我也喜欢通俗易懂的这种写法。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请问,如果不是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诗你会不会读?
优质回答
管她是谁,我都不会读,压根就不认识这两个人,昨天我的评论区都是这个人的名字,于是我搜索了一下,我呸……啥叫诗?诗的概念是什么?幼儿园的孩子也能写出她那点玩意儿!
以前常常说娱乐圈的子女,都跟着父母混,想出名混个脸熟,我去……没想到文化圈也是这个套,以前流行:我爹是李刚,我爹是李长江,现在会不会流行我爹是贾平凹!说实话,这个“凹”字我不知道是读“ao”还是“wa”,他写过什么作品我不知道,请恕我读书少!
每当提到谁是谁的闺女,谁是谁的儿子,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请问和这有关系吗?重要吗?能扭转乾坤还是能改变世界?打油诗谁不会飙几句,会几句就可以出名了?就因为有个作家爹?这位作家爹能低调么?管管你家闺女,想出名不是这么个操作!
是贾平凹的女儿又怎么了?是贾平凹的女儿,写出这么龌龊的诗我照样不读。
以前,从不认识什么贾浅浅,更不知道中国还有一个叫贾浅浅的诗人。贾平凹早就如雷贯耳,因为我喜欢文学,他又是著名的作家,能不知道他是谁吗?
就在这些日子,网上忽然刮起一阵旋风,铺天盖地的都是谈贾浅浅的诗歌,我喜出望外,难到又出新诗人了?出于好奇之心,我也看了几篇网友的文章,想了解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女诗人到底何许人也。
不看则已,一看吓了我一跳。原来贾浅浅就是贾平凹的女儿啊?大家写她并不是赞扬她诗写的有多好,而是饥讽她写的有多烂。
她只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些烂诗还得了奖。
我看到网上传她的诗,就读了一两首,想看看网友们为什么群起而攻之,众口一词的评价不忍目睹。
不看则一,一看真是辣眼伤胃,我还以为诗歌平平,没有新意,或是像大白话,如分行的散文,跟诗不搭边。
原来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诗文连下里巴人的粗话都不如,这是诗吗?切不说这么低俗的文字从一个美女嘴里吐出,无论怎么想也不能对号入座。还有我们从小就崇拜的神圣的文学殿堂,怎么能容这样的作品过关还得奖。
忽然怀念起余秀华的诗歌来,我个没有文凭的农村妇女,写的诗都能让天下人折服。一个美女教授写的诗却闻之刺耳,阅之闭眼,嗅之想吐。读了一两首,再也没有勇气读接下去的三四首了。
为此,我还发了一通感慨,发在微头条上,这里是贾平凹的女儿又怎么了?是贾平凹的女儿,写出这么龌龊的诗我照样不读。
以前,从不认识什么贾浅浅,更不知道中国还有一个叫贾浅浅的诗人。贾平凹早就如雷贯耳,因为我喜欢文学,他又是著名的作家,能不知道他是谁吗?
就在这些日子,网上忽然刮起一阵旋风,铺天盖地的都是谈贾浅浅的诗歌,我喜出望外,难到又出新诗人了?出于好奇之心,我也看了几篇网友的文章,想了解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女诗人到底何许人也。
不看则已,一看吓了我一跳。原来贾浅浅就是贾平凹的女儿啊?大家写她并不是赞扬她诗写的有多好,而是饥讽她写的有多烂。
她只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些烂诗还得了奖。
我看到网上传她的诗,就读了一两首,想看看网友们为什么群起而攻之,众口一词的评价不忍目睹。
不看则一,一看真是辣眼伤胃,我还以为诗歌平平,没有新意,或是像大白话,如分行的散文,跟诗不搭边。
原来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诗文连下里巴人的粗话都不如,这是诗吗?切不说这么低俗的文字从一个美女嘴里吐出,无论怎么想也不能对号入座。还有我们从小就崇拜的神圣的文学殿堂,怎么能容这样的作品过关还得奖。
忽然怀念起余秀华的诗歌来,我个没有文凭的农村妇女,写的诗都能让天下人折服。一个美女教授写的诗却闻之刺耳,阅之闭眼,嗅之想吐。读了一两首,再也没有勇气读接下去的三四首了。
为此,我还发了一通感慨,发在微头条上。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张宗昌诗集200首.jpg”/>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700.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