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3月3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是什么日子

2025-10-31
网站建设限时活动促销

农历3月3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苗族、瑶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三月三拜蚩尤。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现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假日,本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也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扩展资料

民族特色

壮族

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

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侗族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侗家传说,古时他们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

为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侗族多于三月三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故亦称“花炮节”。

瑶族

瑶族的三月三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人们把这天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每年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狩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且烤成干巴带回家,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

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4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节日当天,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1天,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则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树林里对歌、玩耍、谈情说爱。

布依族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贞丰、望谟等地布依族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传统的观念中,为了使全寨人达到“禳灾祈福、寨子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目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北盘江畔的贞丰布依族人民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

祭山活动是布依族“三月三”的主要活动之一。祭祀山神要在“扫寨驱邪”之后进行。

延伸阅读

三月三什么日子?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阴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我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今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城外游春的节日。

台湾、福建区域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郊游、除掉不祥的意思。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宓羲氏。宓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殖后代,豫东一带敬称宓羲为“人祖爷”,在淮阳(宓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阴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聚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的3月3日是什么节日呀?

中国传统情人节,三月三庆祝活动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三在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农历三月三自诗经中的诗歌也有记载,常有一对男女在此日踏青出游;汉乐府诗歌也有很多表现;唐朝诗圣杜甫的《丽人行》也有如此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三月三是什么民族的节日,三月三的来历是什么?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瑶族干巴节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在我国,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是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日子,是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等,而汉族在农历三月三这天也有历史悠久的上巳节。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的别称。在先秦时代,上巳节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也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此后,上巳节又增加了曲水流觞、临水饮宴等活动内容。在水边摆设席障,茶具与花,与会者进行宴饮,吟诗作赋。临水饮宴和曲水流觞在出现以后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在我国流传甚广。

此外,上巳节又称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因为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在《丽人行》中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才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至今荡然无存。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643.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