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xic是什么意思,toxic是什么意思英语?
#MeToo女权运动、特朗普、雾霾、半夜晒美食的小伙伴,请问这几者有什么共同点?没错,Ta们都“有毒”。当地时间14日,牛津词典公布了2018年年度词汇,“Toxic”(有毒的)一词凭借高关注度和广泛的影响力,成功引起了词典研究者们的注意,荣登年度词汇榜首。而几天前,另一家权威词典《柯林斯》也刚刚公布了年度词汇“Single-use”(一次性的)。一起来看看两家词典的年度词汇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
▲牛津词典在推特上官宣了2018年年度词汇。
牛津:2018“十大毒”,你中了几种?
在牛津词典中,“toxic”的定义是“有毒的,poisonous”。但留意一下过去一年网友们对toxic的周边搜索就能发现,2018年“中毒”的东西可太多了。无论是字面意思还是隐喻,“toxic”正在被用来描述工作场所、学校、文化、人际关系和压力等等。牛津词典网站数据显示,“toxic”过去一年的搜索量增加了45%。
先来感受一下2018年“中毒最深”(搜索频率最高)的10大“毒物”:
Toxic Chemical 有毒化学品
Toxic Masculinity 有毒的男子气概
Toxic Substance 有毒物质
Toxic Gas 有毒气体
Toxic Environment 有毒环境
Toxic Relationship 有毒的不良关系
Toxic Culture “毒”文化
Toxic Waste 有毒的(工业)垃圾
Toxic Algae 有毒藻类
Toxic Air 有毒的空气
纵观牛津英语语料库统计出的这10个高频搜索词,“有毒化学品”“有毒物质”等还属于惯常讨论的健康、环境范畴,而“Toxic Masculinity”所指的“有毒的男子气概”(或者直接称之为“毒男”)其实来自轰轰烈烈的#MeToo运动,“有毒的”人际关系、“毒”文化也是对传统意义上“toxic”的延伸。
▲面对牛津给出的年度词汇,CNN表示自己“中毒”不浅。2018年到目前为止,“Toxic”在约600篇CNN新闻和评论文章中出现,涉及内容广泛,几乎任何事都可以“有毒”,从汰渍洗衣球到密歇根的饮用水、阴谋网站的信息战、美国国债,甚至美国总统特朗普。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牛津年度词汇延续了近几年牛津选择这些旧词新意的“新词”来反应时代潮流的趋势。2017年,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是“youthquake”(意为“青年震荡”),强调了年轻人的行为对政治、社会或文化变迁带来的重大影响。再往前回顾一下,2016年的“post-truth”(后真相)则是取材自当年的脱欧和美国大选。2015年牛津还打破传统破例将“笑cry”的emoji表情选为年度词。
柯林斯:告别“Single-use”,别让地球凉凉
既然看了牛津家的年度词汇,不如顺道围观一下隔壁另一家权威词典《柯林斯》评选出的2018年年度词汇——“Single-use”(一次性使用)。《柯林斯》称,全球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使得“Single-use”一词的使用次数从2013年以来增加了4倍。
虽然不如牛津“有毒”的变化多端,但《柯林斯》的“一次性使用”的确是目前全人类的心头大患。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中一头抹香鲸误食塑料桶被卡住无法再进食、信天翁幼鸟不知情吞食塑料牙签致死、海龟被塑料渔网缠住被吸管堵住鼻腔……这些画面都唤起了世界各地人们对一次性塑料用品污染问题的公共意识。各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应对一次性塑料的环境威胁:中国对“洋垃圾”下禁令、英国准备引入塑料包装税,欧洲议会最近也通过了一项一次性塑料制品禁令(包括吸管、棉签、一次性餐具等),有望在2021年生效。
iWeekly+这些漏“奖”之鱼也值得一看
有故事的单词千千万,能当选年度词汇的却只有一个。正因如此,小编决定给同样入围上榜的单词们刷个脸。别不信,你有可能一个都不认识。
▲牛津词典还给出了8个上榜单词。
Big Dick Energy (BDE):大吊能量,形容一种轻描淡写的自信态度。
Cakeism:蛋糕主义。主要在英国使用,指一种想法,认为人们可以同时享受或利用两种值得拥有但相互排斥的替代品。(如果你还不能理解,想一想英国脱欧或许就明白了。)
Gammon:原指腌猪腿肉,现在用来形容那些气得涨红脸的“脱欧”支持者,这些人通常是中年白人男性。因此这个词就成了代指中年白人脱欧支持者的贬义词。
Gaslighting:这个词在牛津和《柯林斯》的年度评选中都入围了。Gaslight的字面意思是煤气灯,在心理学中有利用心理学手段让人接受某个对现实的错误描述,继而产生怀疑和否定自我的情绪。通俗点说,或许可以称之为“忽悠”(看过小品《卖拐》的小伙伴一定能意会了)。
Incel:这个词其实是involuntarily celibate的缩写,意为“非自愿的禁欲者”。最早网络上的一群宅男以这个词自称,认为自己不善于交际,无法吸引女生。但去年11月,这个“Incels”网络社群由于“仇视女性,甚至策划犯罪”遭到关闭。国外媒体也常常把incel和misogynist(厌女者)相提并论。
Orbiting:指突然退出和某人的直接联系,但仍然关注着对方的社交媒体活动,甚至有时还会进行回复。
Overtourism:过度旅游。过多的游客蜂拥而至,导致景点拥挤不堪,破坏当地环境和历史遗迹,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Techlash:科技抵制潮。最早出现在《经济学人》2013年的文章标题中,文章猛烈抨击了谷歌、Facebook等硅谷科技巨头。如今Facebook数据泄露丑闻频发,“Techlash”也被越来越多人使用。
图片来源:牛津词典官方网站、CNBC、CNN、BBC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nontoxic是什么意思.jpg” />
与toxic是什么意思相关的文章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586.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