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都赋》写的是什么?
优质回答
左思《三都赋》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都城:洛阳、成都、建邺(南京)。清朝”吴派”考据学大师王鸣盛说:
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
《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说:
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左思,山东临淄人,是两晋时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谢灵运称其诗为“ 古今难比” 见诗品》
上,清人沈德潜《古诗源》赞其《咏史》诗为“ 千秋绝唱” 。然而,在两晋时代,左思却是以赋的创作显名于世的。一篇《晋书· 左思传》共有个字,写关于《三都赋》创作活动的,即用去个,这种情况,不仅为历来作家传记所少有,亦为两晋人物传记所仅见。
左思以诗作享誉百代, 却以创作《三都赋》震动西晋文坛。从《三都赋》的创作、面世到引发“ 洛阳纸贵” 的震动, 反映出西晋文坛一代风气。《三都赋》的出现,也是太康时代文人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在赋创作中追求个性的一次突出的表现魏晋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引发出文人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道德观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自我意识的觉醒。坛上涌现出曹植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诗人和作家。 造写京都之赋成为文人们热衷的事业。《三都赋》面世前, 陆机等文人早就看中了这个题材的创作面世后, 受到众多文人的推赏, 大多表示叹服, 亦表明欲创作而恐难出其右的意愿。这反映了文人当时对创作京都赋的热情。
细加分析,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 由于西晋短暂的统一和繁荣给文人带来幻想, 以为大一统的汉家天下又会再世, 这大大激发了文人对祖国山川风物的热爱和对升平世界讴歌的热情。写京都之赋, 最容易写山川之盛, 人物之茂, 物产之丰, 总之, 容易写出繁荣, 这大约是文人为之倾心的一个原因。二是, 九品官人之制发展到西晋, 重视门第、名望之风日炽, 寒素之士既无世族门第可依, 就要在品名上大作文章。前代班固、张衡者流皆以京都大赋名闻天下, 摹仿《二京》也就成为后人的向往, 在当时太康时期的情势下, 也容易因赋而得名, 因名而得官, 这是吸引文人创作京都大赋的更直接的利益所及。
《两都赋》
东汉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的《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写的是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西都宾夸耀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以暗示建都长安的好处,东都主人则对东汉建都洛阳进行美化和歌颂。班固作《两都赋》是为了批驳“西都宾”一类人希望建都长安的想法,用以稳定政局。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树中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雕玉瑱以居楹,裁金壁以饰珰。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两都赋》节选
《二京赋》
《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作者就是那个著名的地动仪发明者张衡(78年-139年)。二京就是班固的两都,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故其馆室次舍,采饰纤缛。裛以藻绣,文以朱绿,翡翠火齐,络以美玉。《二京赋》节选
据《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的《二京赋》也写了十年才成: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两都赋》、《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经典名篇,左思的《三都赋》也深受二者影响。这三篇赋都是骈文,后世有名的骈文最广为流传的有《滕王阁序》。骈文注重对偶、用典和华丽的辞藻,很多汉赋又长又难解,甚至当时的读书人读懂都不易。
三都赋,是晋朝时期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哪位创作了《三都赋》的西晋文学家?
优质回答
作者: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著有《左太冲集》。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为什么袁枚说,左思10年写成的《三都赋》清朝人几天就可以写成?
优质回答
问题:为什么袁枚说,左思10年写成的《三都赋》清朝人几天就可以写成?
前言
袁枚的这一段话来自于《随园诗话·卷一》,
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种赋。即作之,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可成。
左思如果生在清朝,一定不会再写这一类的赋。即使写,也不过翻翻书,一两天就写完了。至于拿《三都赋》来抄写的人,也不会有了,当然也不会出现什么洛阳纸贵的现象。
为什么随园老人敢这样说呢?
一、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
《晋书·文苑列传》中专载左思(约250~305)容貌不扬而且天赋并不高,曾经很让他的父亲左雍失望。
青年时期的左思发奋读书,用1年时间写了《齐都赋》 ,然后“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 不过作为一个没几个粉丝的作者,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但是左思并不甘心,自认为作品不输于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于是左思想了个办法就是求名人为之写序。 在文坛领袖皇甫谧、张载、张华推荐下,《三都赋》很快成了爆款:
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文苑列传》
连曾经瞧不上他的陆机也为之折服 :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南方人形容北方人没有学问),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二、随园诗话中 袁枚何说《三都赋》一二日可成
为什么袁枚这样说呢,《随园诗话·卷一》中写出了原因:
古无类书,无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必待搜辑群书,广采风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艳,便倾动一时。洛阳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故成之亦须十年、五年。今类书、字汇,无所不备;
随园老人说古代没有类书和地方志一类的工具书。 写《三都》、《两京》赋中那么多的树木禽鸟要描写, 必须搜检群书采集风土资料才能写出那些辞藻。
大家竞相抄写造成洛阳纸贵,是因为读书人要当作工具书使用,当作类书和地方志来读,恰似今天新华字典、汉英词典,当然有人人必备。
第1个写出这类文章的人,没有可以参考的工具书,要花十年、五年的时间才能写成。而现在(清朝)“今类书、字汇,无所不备”,什么工具书都有了。因此袁枚认为,所以写这样的文章“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可成。”
结束语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说过: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两都赋》、《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经典名篇,左思的《三都赋》也深受二者影响。这三篇赋都是骈文。
科举中的律赋也是骈文的一种,因此古代的读书人必须要学会做骈文,例如李商隐就曾经拜在令狐楚门下学习骈文才考上进士。
袁枚说“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种赋。”这句话到可以留到今天,因为今天很少有人再写这类赋了,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写可以换钱的剧本和网络小说 。
至于袁枚说《三都赋》这类堆砌辞藻的文章几天日可成,也是对古人言。今天的人不说写这种骈文,就是写篇普通的文言文也不易
@老街味道
《赤壁赋》中的客人是谁?可以考证出来吗?
优质回答
谢邀!
杨世昌为赤壁客,丹青酿酒两相宜。
宋朝有一个文人叫江溥,他写了一篇《蝴蝶会》诗,里面有如下几句“不知苏子泛舟时,谁吹洞箫声幽咽。后人纷说杨世昌,考据当年古战场。”这里面有一个人名叫杨世昌,即赤壁赋中的“客”,之所以这样断定,因为诗里明确说了“箫”字。
明朝人吴文定写过一首诗“西飞孤鹤记何详,有客吹箫杨世昌。当日赋成谁与注,数行石刻旧曾藏”,这已经从另一方又做了注解。在诗话中也有记载“世昌,绵竹道士,与东坡同游赤壁,赋所谓“客有吹洞箫者”,即其人也。”
巧的是清代有一个姚燮写过一篇《静月》,里面的尾句是“安得杨世昌,伴我吹箫游?”也是在说这个叫杨世昌的人。
苏轼本人的诗句里也有这位朋友,比如《蜜酒歌》中的序言就是“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在另一首《次韵孔毅甫》中也写过“不如西州杨道士……杨生自言识音律,洞箫入手清且哀。”几乎是官方认证了。
在网络中搜索就可以知道,已经有人考证出赤壁赋中的客人就是杨世昌,具体经过小可不知,但公认是这个人。听说此人还是一个道观的掌门,多才多艺是必须的,因为仅从诗中看,酿酒,吹箫都不含糊。莫要小看这两样,这是完全不同领域内的专长,按这个专长进行纵向延伸的话,不难看出,此人精通粮食、农业,种植,发酵等工艺,同时也精于乐理,音律,再推伸开来,诗词也应当得心应手,同时还能混上掌门,自然道理经典烂熟于心,这就涉及到本专业,即养生,中医,中药,甚至炼丹之法。
这是一个世外高人般的存在!
赤壁赋中说: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个客人是谁呢? 很多人在考证,但是都是各说各辞没有定论。但是有一点比较认可的观点是:船上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就是这个客人是苏子自己而已.然而又有人说:记得《核舟记》里说:佛印居左,鲁直在右……不过应该是后人附会的,不过,如果这些话真是佛印或者黄庭坚说的,华丽唯美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但是如果确实是佛印和黄庭坚的话,则是后赤壁赋了,不是题目中问的这篇。
《三都赋》是古代最长的赋吗?怎么样?
优质回答
古代最长的赋是(阿房宫赋)
《三都赋》是左思写的。用了十年时间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左思的《三都赋》是怎样的一篇文章?
优质回答
古人所谓的《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散文诗,由于其讲究文采、韵律,且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这种体裁和手法非常容易表现出作者的才华,所以,历代文人骚客都喜欢做些什么什么赋之类的东东。
而生于西晋时代的一个名叫左思的人,自幼家境贫寒,人长得也不帅,但左思本着人丑就要多读书的原则,奋发努力,终于集毕生才华写出了《三都赋》,虽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说不出有多出色,但两晋终不是唐宋,所以这篇《三都赋》被人竞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的文具店纸张脱销,奸商纷纷涨价,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典故。
所谓的《三都赋》,分别指的是魏都赋、吴都赋和蜀都赋,全篇辞藻华丽,朗朗上口。是作者历经十年亲身考证,实状描述。只不过日月轮回,沧海桑田,当时的吴都建业(今南京市),蜀都成都,现今都发展成了准一线的大城市,而作为魏都的邺城(今临漳县西)却依然是荒丘一片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三都赋的作者是谁创作背景.jpg”/>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529.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