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哪首

2025-10-31
网站建设限时活动促销

中国古代有哪些作品是写弃妇的?

优质回答

我来说几个广为流传又比较凄美的吧!

卓文君《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16岁,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俘获美人芳心。于是二人私奔,才有了文君当垆卖酒。这是故事的上半段,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满是传奇色彩。

而司马相如真实的心迹,却是“窃赀,窃妻”,他贪图文君家资巨富,这个婚姻就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司马相如的来信中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百万”,唯独没有了“忆”,卓文君痛心断肠“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男子弃糟糠而慕少艾,文君为其喜新厌旧所不齿,故恩断义绝。

随《白头吟》还的一纸附书更是决绝: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佚名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汉代女子的果敢霸气盈于纸上。相爱时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玳瑁簪相赠还不够,要用玉环小心缠绕起来。

得知你有二心,砸断烧毁还不够,还要当风扬其灰,一刀两断,此生勿复相见!

谢直 《卜算子·赠妓》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词句浅易,文风平实。但是角度和其他的弃妇诗不同,这是一个渣男抛弃女子时写的诗,我要坐船回家了,你的心意对我来说只是纠缠。

妾,肝肠绝,郎,心似铁。

佚名《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丈夫与弃妇相逢的一段对话,女子长跪问丈夫安好,可见情深义重。男子喜新厌旧,有了新人又想起弃妇的好。正应了那句话,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啊!

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本是绝代佳人,一朝遭休弃,独居山谷之中。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如泣如诉,楚楚动人。

佚名

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行行重行行,辗转犹含情。

含情一回首,见我窗前柳。柳北是高楼,珠帘半上钩。

昨为楼上女,帘下调鹦鹉。今为墙外人,红泪沾罗巾。

墙外与楼上,相去无十丈。云何咫尺间,如隔千重山。

悲哉两决绝,从此终天别。别鹤空徘徊,谁念鸣声哀。

徘徊日欲晚,决意投身返。手裂湘裙裾,泣寄稿砧书。

可怜帛一尺,字字血痕赤。一字一酸吟,旧爱牵人心。

君如收覆水,妾罪甘鞭捶。不然死君前,终胜生弃捐。

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傥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位女子丈夫把她赶出家门,女子徘徊不忍归去。她不但没有丝毫怨恨之意,反而回忆起从前的美好,向丈夫表明心意,坚持为丈夫守节。

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谁人所写,但这首诗婉转凄切,诗中的弃妇形象刻画入微,佳句颇多。

诗圣杜甫写过一首弃妇诗—《佳人》:

《佳人》 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一般人的观念中,弃妇大概是丑陋粗笨的,或性情暴戾如河东狮,或心地狠毒如中山狼,或性格懦弱任人欺侮,等等。

谁能想到空谷幽兰般的绝代佳人也能成为弃妇呢?杜甫诗中的佳人成为弃妇是有国、家、个人三重背景的。

首先,国的背景是“安史之乱”,国破了

此诗作于公元759,安史之乱的第五年。“关中昔丧乱”正是指安史之乱,国家发生战乱,人民生活必然动荡。“兄弟遭杀戮”,“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佳人能够生存下来已属万幸。

其次,家的背景是兄弟遭杀戮,娘家亡了

佳人原来的家境应该是不错的。“高官何足论”,出身官宦之家;“侍婢卖珠回”,身边有侍婢,有珠可卖。但是,娘家兄弟因战乱都不在了,家境一落千丈。古代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她的夫婿家境一定也不错,也许两家联姻本就带有互相扶持利用的目的,现在娘家败落了,她在夫家地位可能会受影响。

再次,佳人的夫婿是个轻薄儿

即使国破了、家亡了,如果夫婿是个重情重义的,佳人也不至于成为弃妇。然而,“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夫婿无情无义,喜新厌旧,“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成了弃妇的佳人无处可去,只能“幽居在空谷”,自已动手“牵萝补茅屋”。遗世而独立,自尊自重自强,好一个佳人!

杜甫写的虽是佳人事,何偿不是抒自已的志呢!

中国古代的弃妇诗有哪些?从先秦到清代期间?

优质回答

我是个弃妇,可以自省及觉悟,但你永远只能是个渣男。经济基础决定爱的向度,农耕社会的女子经济不独立财务不自由,遇到渣男很多时候逃脱不了被弃的命运。先秦一来许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弃妇的遭遇,如泣如诉。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从被撩到被弃,最美的青春,最疼的呐喊,最深刻的反省:士之耽兮,犹可说兮。女之耽兮,不可说兮。如果这个女子师出无名,那么汉代巨商家才貌双全的明星卓文君,在丈夫司马相如地位变了,也难逃被弃的套路。卓文君倚马可待写了三首诗诗寄给丈夫。《白头吟》、《回文诗》、《诀别书》,文采斑斓,情真意切,最深的爱恋,最有尊严的挽留,名垂青史。

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非常低,说是男性的附庸也不足为过,很多古文中有描写“休妻”的文字,“休妻”后婆家不要了,娘家没脸面,不知逼死了多少贤良的女人。

从先秦到清代,专门写弃妇诗还真不少。

诗经中的《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後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这是诗经中的文字,《诗经》中弃妇诗篇目有11首,还有《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道《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

汉代的有: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三国时曹植的《弃妇诗》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光荣晔流离,可以戏淑灵。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栖迟失所宜,下与瓦石并。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庭。踟蹰还入房,肃肃帷幕声。搴帷更摄带,抚节弹鸣筝。慷慨有馀音,要妙悲且清。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

唐诗中的弃妇诗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弃妇?

优质回答

男权社会,“弃妇”是普遍现象。文学对这种现象的描写比较普遍。

以唐诗为例,比较有名的弃妇诗有王昌龄的《闺怨》,李白《春思 》 ,李益《江南曲》 等等。

其中,刘驾的《弃妇》诗就把她们心中悲苦写得细致。“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昨夜惜红颜,今日畏老迟。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被丈夫抛弃了,离开夫家回娘家,车已停在门前,要上车了,心里酸涩得厉害。风中,花兀自开放,一如从前嫁过来时的样子。而自己养的春蚕已抽丝成茧。织机上的素绢还没织完。要不了几天,新妇入门,她一定会嘲笑自己的愚钝。谁让自己只知道干活,不懂得妆扮。丈夫先前喜爱自己的美貌,而日子一天天翻转,青春已不再,可悲遭遗弃。当年媒人说合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眼前,不禁泪已潸然。今天心头的伤痛,又怎能向何人去诉说。 此诗描写弃妇的心理,入微细腻。曾经的美貌不再,曾经的勤劳东流。一声哀叹:“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 然而一肚子苦水只有自己咽下去。弃妇之悲,人性之悲。

有没有像“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这样,描写“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有名的曲子词?

优质回答

问题:有没有像“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这样,描写“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有名的曲子词?前言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出自《古艳歌》: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弃妇诗的出现很早,在诗经中就有类似的作品。那么曲子词中有描写弃妇的吗?当然有。不过什么是曲子词呢?

一、曲子词

北宋时,号称奉旨填词的落拓词人柳永曾经拜访宰相词人晏殊,希望能够有机会得到对方的引荐,一开始还和晏殊套近乎: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相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宋张舜民《画墁录》)

柳永说,我和您一样也做曲子,晏殊却说,我虽然作曲子,但是没有你那么低俗呀。柳永知道晏殊瞧不上自己,于是悻悻地离开了。

隋、唐五代时期, 民间流传的曲调被称作曲子。伶人可以填词歌唱,所填的歌词就被称作曲子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都是词的名称之一。

题主的问题应该是,诗里有弃妇诗,那么词里有弃妇词吗?当然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先从最早的弃妇诗说起。

二、诗经中的弃妇诗

诗经中有不少弃妇诗,加上类似内容的有11首。老街挑选二首录入。

《谷风》写的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妇女,她在诗中描述丈夫的无情和自己的痴情。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略

、《氓》中的弃妇,因丈夫听信别人的谗言而被抛弃。这首诗写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虐待、被抛弃的全过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略

三、弃妇词

在古代,妻子被丈夫所抛弃,几乎是灭顶之灾。这些被丈夫抛弃而“东走西顾”女子会有什么结果呢?

在宋朝有两首词,也写了弃妇和负心汉的故事。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

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矣!”

戴石屏就是著名的南宋词人戴复古,他在落魄时流寓江右武宁,结果被当地土豪看中,做了入门女婿。但是戴复古其实家中已经有了妻儿。

三年后,戴复古说出实情,准备回家。他的妻子写了一首词鉴别,即这首《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送走了戴复古以后,这个女子就投水而亡了。

十年之后,成名的戴复古重游就地,在亡妻子坟前写下了《木兰花慢 》表达自己哀思: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结束语

我们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千万别被作品所迷惑。有的人诗词不错,但是人品不怎么样,例如宋之问、周紫芝、舒亶、戴复古、完颜亮、汪精卫这一类人。

对于戴复古的这种行为,您怎么看呢?

@老街味道

《氓》到底是弃妇诗还是弃夫诗?

优质回答

《氓》被大多数读者读作弃妇诗,但我以为其实是一首弃夫诗。

理由在原诗最后一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曾经一起发誓,彼此要手牵手要心连心慢慢变老,但是现在那些誓言让我听起来肉麻,想起来反感,我的心里只有怨恨。河水再宽,总会有岸,沼泽再深,总会有边,我们这样无爱的日子也应该有结束的期限。尽管年轻时候我们也曾经有过美好,有过甜蜜,有过山盟海誓,但真没想到会有今天?既然已经走到今天,已经无法挽回,那就算了吧,我只能对你说再见!

其实,《氓》通篇都是女子的一面之词,男子只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而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后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等等都是女子的动心应允沉溺,也就是说,在整个恋爱婚姻之中,其主动权全在女子。最后要一刀两断就此分手“亦已焉哉”也是女子自己的主张,男子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清官难断家务事”,女子说男子年轻时贪恋她的美貌,年纪大了就嫌弃她人老珠黄,又说男子“贰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家暴她,还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等等,也提到自己“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辛苦操持家务。但实在只是一面之词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没有也无法听到男子的申辩,所以不能把板子一味地打在男子身上。

有人一提到古代女子就想到她们地位低下,仿佛都在受男子的欺侮,全是男子的出气筒受气包。其实不然,女子地位低下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真正占统治地位是汉朝以后的事了,“氓”是先秦的故事。

再说,诗中女子的控诉也罢,诅咒也罢,正好说明了这位女子的觉醒和抗争,正好表达了当时女子们要把握自己命运的诉求。敢于说出男子的“无情”“无德”,敢于控诉男子的“暴行”。最难得的是敢于对男子说“不”,敢于“亦已焉哉”,和男子一刀两断,终止痛苦的婚姻!

综上分析,我认为《氓》其实应该是一首弃夫诗。

(图片来自网络)

《诗经·氓》里写了什么,能让我潸然落泪?这是一个什么样多情的女子,写出了这篇伤心欲绝的千古绝唱?!男人分手和女人分手是有分别的。女人与男人分手,最要紧的是留下尊严给他;男人跟女人分手,要把这五个字留给她来说。

一、原文: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如果单就诗而言,我们应该感谢氓成就了这篇诗作,而对这位纯情的女子来说,氓最应该说:“都是我的错。”

《卫风·氓》肯定无疑是一首弃妇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哀怨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的甜蜜,婚后被夫虐待、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到结婚。第二章,叙述自己冲破媒妁之言的桎梏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讥笑而自伤。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悖离,决意和氓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遭遇。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三、全诗情感解读

女子太痴情,爱付出的不对等,注定有两人后来的悲剧

开头一、二章,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在集市,男子以买丝为名,甜言蜜语、嬉皮笑脸地向女主人求婚。可这位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此后,女子朝思暮想,整天趴在墙头盼望。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方玉润评这一段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夫有别意已显露,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男人惯常做的就是,对女人越来越冷淡,让她觉得越来越没情趣,然后说:“我们分手吧。”

第三、四章“比而兴也”,兴就是联想。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挚爱到遗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脱。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子嫁过去多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复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我不爱你了。”男人这五个字太残忍。无情和决绝,伤了女人的自尊,让她独承悔恨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餐风露宿、朝兴夜寐,辛勤劳作,日子刚好过些,丈夫便变得暴戾。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耻笑。她当时没人理解、没人同情,只能自我悔恨,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可想而知。

“我永远恨你。”这五个字女人必须会说。哭哭啼啼对着氓那样的人说你留下来,能挽回他的心吗?只能无助地说算了。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8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会有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有边。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诗集传》指出“此则兴也”,其实它是比中有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

“你忘记我吧。”这五个字,男人常常抢着说。你以为自己是什么?你以为真的会让人无法忘记吗?你沾沾自喜得让人讨厌。这五个字该留给这个女孩来说,让她赢回一点点尊严。

(图片来自网络,有要求必删)

《诗经》中哪一首曾深深打动你?

优质回答

《诗经》里面最打动我,让我震撼,产生共鸣是秦风中的《无衣》。特别是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观看《千古一帝》。那首合唱的《无衣》,让我仿佛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年,亲睹了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统帅虎狼之师,纵横天下,统一六国,实现天下大一统那种雄霸之气,成就的那份千古未有的大业。秦军将士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让人热血沸腾,顿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催人奋进,永保积极的人生态度。

秦风·无衣

作者: 诗经 (先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让我们唱着这首两千多年前的战歌,奋发精神,去应对当前面临的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

整个《诗经》里面的诗,只有《关雎》广为传颂,其次是《硕鼠》、《蒹葭》等,这出了普及率之外也以诗中內容有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哪首.jpg”/>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510.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