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伙食生活水平 70年代的生活方式

2025-10-31
网站建设限时活动促销

网友提问:

70年代“下馆子”,按现在的生活条件是什么水平?

优质回答:

70年代下馆子那得是公职的人员,农民是没有钱下馆子的,要是有也是大队干部和生产队的车老板子出公差,一天补助一块二角钱一斤粮票,那个年代的饭店都是国营的,主食都凭粮票购买。

我记得那是七七年的时候我还小,跟父亲去城里给生产资料站拉货,赶着马车一共去了4个人加我,我父亲是站长领队,一个赶马车的还有一个掌包的,到了中午就去国营饭店吃饭,三个人出差费是三块六毛钱,三斤粮票,吃多了回单位报不了销,我属于蹭吃蹭喝那伙的,钱不够老爸兜底,那天中午一共点了六个菜,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第一次下馆子,看看我们都吃啥好吃的了。

1.青椒炒肉8分钱

2.粉条炒肉8分钱

3.溜肉段4角2分钱

4.干豆腐尖椒8分钱

5.干炸小鱼1毛8分钱

6.溜猪肝1毛6分钱

小计:菜钱1块零4分

散白酒1斤1块钱,20个烧饼1块6毛钱

总计:3块6毛4分钱,超支4分钱和一斤粮票,就由我父亲自己掏腰包了,别看我人小,一个人5个烧饼我都吃了,那可是吃的满嘴流油了,满足感爆棚。

按照现在的水平来说,困难户都比我们那时候吃的好,更别提一般家庭了,70年代和我同龄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吃过饭店,自从我那次去饭店吃饭,我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了好几年,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好笑,时过境迁,真是难以想象,不过感觉那个年代还是挺开心快乐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过去下馆子,好朋友聚在一起,不过三两人。小酒小菜不过几元钱。与现在不同,一般都是包间,冷暖空调设备齐全,卫生一流,灯火辉煌。朋友十几人点一桌子菜,这样的场面只有在电影里见到过。花个千八百的也不会心疼。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

其他网友回答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我来过北京多次(给单位办事),“下馆子”只吃过水饺,每斤1.4元(60个),收1斤全国通用粮票。每次我都买半斤(30个),真的没有吃饱,但只能将就了。

在我们当地偶尔下过一、两次馆子,吃的是荞麦面饸烙,半斤一碗,0.3元,收半斤粮票,从来也没有要莱,因此也就不知道菜的价格。

当年我们这里(内蒙古巴林右旗)

的每市斤猪肉的价格是0.71元;牛肉是0.49元;羊肉是0.48元。但前提是必须得有肉票。城镇户口的居民每人每月发猪肉票1斤;牛羊肉票1斤(牛羊肉票就是买牛肉、羊肉都可以),总计每个月两斤肉票,农村人没有肉票。

当时的散白酒(60度)价格是每市斤1.26元(凭票供应);我们当地产的瓶装白酒“大板白酒”(l市斤装),价格是1.65元。也是凭票供应。

1977年,我结婚后,每次我岀门,为了节省开支,我爱人(现在称老伴)把家里平常舍不得吃的白面给我烙两张饼,再拿点咸菜疙瘩,途中就不用再买吃的了(当时我每个月工资31元)。

这些话,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不相信,但这是真实的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七十年代去饭店吃饭的不多,饭店也要粮票,人们口粮不足,没有多余的粮票去饭店吃饭。当时,人们对于到饭店吃饭也没有什么兴趣,饭店里的饭菜也没有什么花样,连现在的家常菜也不如,能带点肉的菜就是最好的了,吃一盘青椒炒肉或者西红柿鸡蛋就是大菜,如同过年的菜。大饭店可能有鱼,有点凉菜,像猪头肉之类,鸡肉很少能买到。

饭店的菜一般就是几毛钱一盘,五六个人吃一桌饭,花五六块就够了。当时没有酒,酒也是凭票供应的,一般过年才会有点酒喝。

当年是物资短缺的状况,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现在大不一样,根本没有去饭店吃饭的想法,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去饭店吃过饭。当时更没有公款招待客人的说法,会计那里根本没有这项支出。

当时的饭店都是国营的,属于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经营管理。这些饭店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讲盈利。饭店的工作人员和来吃饭的人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没有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如果顾客是上帝那服务员岂不是成了奴隶了?那样一来,同志关系就没有了,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很少有人去饭店吃饭,所以饭店很少。我记得我所在的城市(现在是三线城市)仅有三家国营饭店,而且规模也不大。饭店都没有单间,大家都在一个大厅里吃饭。

其他网友回答

七十年代“下馆子”,无法按照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当时你光有钱还下不了馆子,必须有“粮票”才行。比如买一碗米饭要付半斤粮票和八分钱。只付钱,没有粮票,就买不到饭。

粮票从哪里来呢?这要分两种情况。如果您是非农业户口,可以持粮食供应本到粮站申请换取粮票。如果您是农村户口,需要外出,就持大队或者公社开具的证明,带着粮食到粮食换成粮票和钱就可以了。如果是在本省出差,就换省内粮票,出省了,还要换成全国粮票。那个时候粮食属于国家“统购统销”物资,私自买卖粮食是犯法的。

那个时候“下馆子”的人不是上帝。人与人之间,工种之间讲的是“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下馆子”的人不是“上帝”,饭店服务员也不是老爷。都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大家都互相尊重,互相帮忙。吃饭的人交了钱和粮票自己去取饭取菜也是有的。让别人为自己服务,那是资产阶级思想,是要受批判的。

七十年代下馆子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有多强,更重要的是人的身份的与众不同。一般人,普通人没有出差机会,换不了粮票,是下不了馆子的!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462.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