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与虚无
存在、意识、他人和自由让-保罗·萨特的主要著作《存在与虚无》是一本厚重的书:这位法国大师思想家用1000多页一步步展开了他的哲学,这本书使他成为法国存在主义的创始人。
“什么是存在?“这是萨特的出发点问题。他给人类意识一个超越所有存在的特殊位置:只有意识是”自为的”,所以它可以思考自己、世界和其中的所有事物、而这些都是”自在“的。石头、植物、动物等是无缘无故存在的,也没有任何对其状况的了解。人也是无缘无故就存在了,但他知道这一点。这是萨特无神论哲学的核心。没有了上帝,因此没有更高的生命和存在目标。人的处境看上去并不是那么乐观:人被扔进了毫无意义的世界,一切在人看来都是”堕落”的,太多的、没有必要和毫无意义的,最后甚至因为自己做出了选择而受到惩罚。萨特的存在主义著作在1943年发行时激起了很大反响,被人又爱又恨。《存在与虚无》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作品之一。在《存在与虚无》里,萨特考察了世界上不同类型的存在。存在和显象不像康德所说的是有两码事:对萨特而言,显象标志着存在。萨特把所有只指示自己、而不具备意识的东西,都叫”自在 an-sich”。另一方面,如果存在与自身有联系,能够审视自己、发展意识,那它就是”自为für-sich”。世界上所有的存在都是毫无意义的、偶然的,不是上帝创造的。通过人类的意识,虚无进入了世界:我们有能力进行否定,并可以想象一个非存在。这导致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随时“虚无”掉某种情况,从而积极作出选择。然而,选择自由也导致了我们必须进行选择。通过别人的目光,我们变成了客体。我们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存在。《存在和虚无》像炸弹一样击中了战后知识分子。萨特是20世纪的明星哲学家和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结构和风格《存在和虚无》共由四个部分和一个前言组成。在前言中,萨特提出了他的大部分术语和定义,并讲存在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引入。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他详细论述了虚无和否定的现象。第二部分探讨自在和自为的关系,并列举了许多具体的例子。第三部分专门讨论意识与其他人的关系、身体的角色和凝视的作用。最后,第四部分专门论述自由和行动的概念。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一、现象的观念
二、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
三、反思前的我思和感知的存在
四、被感知物的存在
五、本体论证明
六、自在的存在
第一卷 虚无的问题
第一章 否定的起源
一、考问
二、否定
三、虚无的辩证法概念
四、虚无的现象学概念
五、虚无的起源
第二章 自欺
一、自欺和说谎
二、自欺的行为
三、自欺的“相信”
第二卷 自为的存在
第一章 自为的直接结构
一、面对自我的在场
二、自为的人为性
三、自为和价值的存在
四、自为和可能的存在
五、自我和唯我性的圈子
第二章 时间性
一、三维时间的现象学
二、时间性的本体论
三、原始的时间性和心理的时间性:反思
第三章 超越性
一、作为自为与自在关系类型的认识
二、作为否定的规定
三、质与量、潜在性、工具性
四、世界的时间
五、认识
第三卷 为他
第一章 他人的存在
一、难题
二、唯我论的障碍
三、胡塞尔,黑格尔,海德格尔
四、注视
第二章 身体
一、作为自为的存在的身体:人为性
二、为他的身体
三、身体的本体论第三维
第三章 与他人的具体关系
一、对待他人的第一种态度:爱、语言、受虐色情狂
二、对待他人的第二种态度:冷漠、情欲、
憎恨、性虐待狂
三、“共在”(mitsein)和“我们”
第四卷 拥有、作为和存在
第一章 存在与作为:自由
一、行动的首要条件便是自由
二、自由和人为性:处境
三、自由与责任
第二章 作为和拥有
一、存在的精神分析法
二、作为和拥有:占有
三、论揭示了存在的性质
结论
一、自在和自为:形而上学概要
二、道德的前景萨特这本书不是为哲学萌新而写:要阅读这本书,应该至少知道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哲学基本概念,萨特对这些人的作品有诸多发挥,也借用了他们的概念。萨特的风格是多变的:萨特拥有在纯文学写作方面的经验,给出了很多吸引人的例子来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带有萨特独特术语的句子要求读者务必集中注意力。
清晰不是萨特的长处。
萨特曾经说过,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同时把握人的自主性(自由)和他存在的现实(必要性)。萨特给一个古老的问题一个新的答案:人是自由的还是被决定的?人是彻底自由的,甚至不得不自己筹划;但他必须在一个完全被决定性(事实)的世界里实现这种自由。否定、虚无在萨特的哲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存在和虚无是相互依存的,因为在和存在划清界限之后,虚无才能扮演角色。存在和虚无是是根本对立的,而不是像在黑格尔的”合”那样彼此兼容。从拥有否定的可能性那里,人赢得了他的选择自由。作为一个没有依附、只参考自己的生物,人必须不断地否定他的现状,决定和塑造自己的未来。对萨特来说,人是唯一存在先于本质(他是什么,什么造就了他,应该这样)的生物。萨特称他的理论为人文主义哲学,因为它将人带回自己:毕竟,没有其他立法者来主宰人的存在,只有人自己。根据萨特的说法,人类生活并没有可坚守的价值、格言、准则,也没有上帝赋予人生命意义和希望。萨特对彼此关系的分析产生了一个毁灭性的负面结果。和谐共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方的注视和自由将个人沦为”自在”的对象,并威胁到他的自由。寻找存在现代思维导致了一个重要的认识:某事物的存在或存有(das Existieren)与其显象相同。电流不是神秘力量,而是其显象的总和:电子流动,灯泡的光晕,指针在显示设备上的运动以及类似现象。因此,存在与显象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元论),但是显象可靠地标志着存在。
现代思想通过将现存的东西还原到一系列现象而取得显著进步。同时,存在又是一个与显象不同的现实,这与我们的认知不同。房间里的桌子毫无疑问是一张具有所有特色的桌子。我们对这张桌子的认识永远只是其真实存在的遮暗(Abschattung),只是其存在的一小部分,例如我们只是注意到它的光滑表面或木纹。我们可以基于许多属性来感知桌子。但是,无论我们的意识如何,桌子都存在。桌子与我们自己并不相同,我们对世界事物的意识不能离开这些事物而存在,否则,这将是一种无物的意识(ein Bewusstsein von nichts),最终将不是意识。因此,我们要处理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存在:
1.与(我们的)意识无关的显象的存在。
两种存在与偶然性让我们明确两种类型的存在。如果拒绝创世和神创世的想法,那么我们处理的世界中的事物仅仅关于自己、而不是创造者。这些事物不过是它们属性的总和:它们是其所是。我们称这种存在形式为“自在an sich”。石头是并且总是一块石头:它不可能改变。它与别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它没有意识,因此就是自在的。这种存在方式与我们的意识不同。在意识中,存在必须与自身相关,也就是说,存在必须要分裂才能观察自己。意识是“自为für sich”。
虚无(das Nichts)意识有有什么特征?首先,意识拥有发问的能力。我们不断提出问题,以使自己清楚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每当我们问一个问题时,我们都希望它得到否定的回答。因此,我们指望不存在的事物或可能性。不存在Nichtexistenz或虚无Nichts是现实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非存在Nicht-Sein将永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如果某个名叫Pierre的人正在拥挤的酒吧中找人,酒吧设施和所有其他人成为背景、不会被注意到,即,他们会被“虚无化”genichtet。如果要寻找的人不在那儿,他们就虚无了。如果在那里,酒吧会在环绕在周围。虚无是怎么来的?根据定义,如果有某种存在、或者说形式、本质,那么从逻辑上讲它将不再是虚无。虚无不会黏着在事物上,而只能由绕道而行:帮助虚无进入世界的,是人。通过想象非存在Nicht-Sein,人就创造了虚无。通过有意识地体验、感知和组织世界(南不是北方,红色不是蓝色,等等),他也创造了虚无。当然,虚无只能与存在对立、作为存在的消散或裂缝而存在。人类意识如何设法认识虚无?可以通过与存在、及对存在的感觉保持距离而得,并且以此方式,将非存在视为一种可能性。让我们来看这么一个例子,在刚刚描述的酒吧中有一本由Pierre打开的书,我们可以借助一种反思意识来断定他也许只是离开了一会儿、去了洗手间。但是,打开的书(即”自在“)并没有提供任何有关此书的信息。奋斗和失败存在有”建立自己”的倾向,即从”自在“转向为”自为“,由此发展出意识。存在因而必须和自己保持距离,从而虚无掉自己。得到意识就意味着丧失自身身份。但是,此过程不会完全成功,而总是会失败。因此,人类的生存是一个不断的失败。最终,这是”成为上帝”——这项伟大计划的失败。因为如果人类能够成为自己的原因(或”自在又自为”),他将和上帝一样。
本人的原著选读班和考研辅导班继续招生,欢迎扫码入群~
同时,3月27号晚8点,我将在知乎讲一场叔本华,点击”阅读原文“,欢迎收听~
编者按:《存在与虚无》可能是史上最哲学的性学作品。
存在与虚无相关文章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396.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