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提问:
宋朝的大太监杨戬,是怎么变成二郎神的?
优质回答:
先回答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祭拜和记住的二郎神的形象是宋朝大太监杨戬的。
关羽由于他的忠义被大家成为武神,这个还是可以理解的;秦琼等人由于替唐太宗把守宫门被称为门神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宋朝的大太监杨戬,被后世人称为二郎神呢?
二郎神又被称为二郎显圣真君、清源妙道真君等。二郎神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盛唐时期有著名的《二郎神》这一词牌名,所谓词牌名的意思就是填词时的曲调,也就是格式。可是这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和唐朝时期就有的神话人物扯到一起了呢?
原来杨戬一开始并不是二郎神,皇家祭祀的二郎神是李冰的次子,李二郎。说到李冰,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李冰是战国秦昭王时期的蜀郡太守,就是今天四川盆地的领导人。四川省今天还有一个伟大的工程:都江堰。这都江堰就是李冰时期带领工人和一些技术专家修建的。
也正是由于都江堰实在是太伟大的一个水利工程了,它保证了四川盆地成为2000多年的天府之国,一直富饶到今天。所以老百姓就很崇拜李冰,并感激李冰做出的这一伟大功绩,于是乎就修建了“二王庙”。可能大家看出来了,为什么叫二王庙?二王是那两个人?这二王就是李冰和他的次子,也就是皇家祭祀的时候祭祀的二郎神,李二郎。所以二郎神一开始的时候也被叫做灌口神,灌口二郎。说的就是李冰的次子,李二郎。
我国的神话体系比较复杂,原因就是道教的神话故事和尊重的神有时候和民间的不太一样。在道教神话系统里,二郎神指的是赵昱赵二郎。这个赵煜赵二郎是隋朝时期的一个修道之人,后来响应国家号召赴古嘉州(今属四川省乐山市境内)任刺史,也就是一把手。
当时呢,蜀中的水里有蛟怪为祸一方,赵煜就看不下去了,心想自己作为修道之人,理应为民除害,于是就斩死了恶蛟。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在都江堰灌江口这个地方立祀纪念他。称他为二郎显圣真君,今天灌江口还有扩建之后的伏龙观。修道之人为民除害是道教一直提倡的做法,于是顺理成章的就把赵煜的功绩进行了一些夸大的描写最后把他写成了神仙,也就是二郎显圣真君。
我们现在记住的二郎神,在民间一般都认为是杨戬。那么杨戬又是何德何能成为二郎神,取代了前面两位被大家传颂的最多的?这其实都得拜《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这两本对我国民间传说影响最大的两本小说所赐。
在最早的封神演义中杨戬就是杨戬并不是二郎神,他们两个没有很大关系。而且封神演义中有关杨戬的一些传说故事和我们今天听说的玉皇大帝的亲外甥也没什么很大关系,也并没有救过母亲。
但是《封神演义》在描写杨戬样貌的时候是根据宋朝的一个大太监杨戬来写的,少年模样,没有胡须,长相俊俏,有点女子气。这不就是太监的特征吗。而且最要命的是民间祭祀二郎神的寺庙采用了这一形象,这就为杨戬成为二郎神埋下了伏笔。
话说这宋朝的大太监杨戬并不是什么好人,也没做过可以让老百姓歌功颂德事情。反而还让老百姓恨得牙痒痒,杨戬后来从宫中到地方上任职的时候,可谓是坏事做绝,让老百姓强租没有用的滩涂烂地。在一些文学作品比如《二刻拍案惊奇》和《金瓶梅》中都有杨戬形象的描写,但都不是很好的形象,甚至是反派的形象。
二郎神在蜀地中是一位当地人崇拜的神,后来民族大融合,二郎神也就成了汉文化中众多神仙中的一员。我们现在说的二郎神以及他的相关故事其实是三者的故事相加在一起之后形成的。一开始二郎神绝对是一个好神仙,只是后来在一些小说中将杨戬和二郎神同化之后,许多的老百姓不愿意让杨戬这么一个坏人继承二郎神的好名声,所以后来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刻意的将二郎神丑化,于是就有了沉香救母的故事。
笔者认为真正的二郎神应该是一个民族融合和文化大杂烩之后的人物。有关于他的相貌描写的最大特点:三只眼睛。这个应该是来源于蜀地的神话传说;容貌是宋朝大太监杨戬的;好的故事,也是老百姓传颂的地方是李冰次子杨二郎和赵煜赵二郎共同加注的。
巧的是李二郎和赵二郎都是为都江堰地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有很多神话人物都是这样的,所以笔者一直都认为中国的神话故事体系太复杂,但这也正是它有趣的地方,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神话故事,神话人物越神秘越让模糊不清就越有趣。
如果你有什么不同见解,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的大太监杨戬与二郎神并非人物原型的追溯,这里是个伪命题,不可张冠李戴!
宋朝杨戬“少给事掖庭,主掌后苑,善测伺人主意。自崇宁后,日有宠,知入内内侍省。”——《宋史》
根据宋史的记载,杨戬因家贫而早早净身入宫做了太监,入宫后主要在后宫打杂,后升职协同管理后花园,后花园乃皇家赏花休闲之地,杨戬也是在这里把握住机会,每当皇帝于后花园赏花散步时,他总会通过皇帝的言行举止揣测出皇帝的喜怒哀乐,因而伺候的甚是周到,故而自崇宁以后,倍受皇帝受宠,升任知入内内侍省。后来朝廷的几个大工程如立明堂,铸九鼎,修大晟府、龙德宫,他都担任提举官。
政和四年(1114年),杨戬由于出色的个人能力,被宋徽宗提拔为彰化军节度使,初涉军政的杨戬立马向宋徽宗提出设“护卫军”以保护皇帝日常出行,表面是为了皇帝安全着想,实际上是权利的野心膨胀,欲以首举之功提领护卫军,以巩固自己的的权力和地位。后来杨戬历任镇安、清海、镇东节度使,在地方混得风生水起,官职也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傅,进而欲干涉国本,谋划拉太子下水。
杨戬的野心建立在他不择手段的为皇帝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杨戬的爪牙杜公才曾为其献计,制定了收刮民脂民膏的田契法令,变相的从老百姓手中增收租赋。令百姓将废堤、弃堰、荒山、退滩及大河淤塞的地方租为田地耕作,这显然是毫无耕作价值的土地,但不管这些土地能不能种出粮食,有没有水土流失造成田地的损坏,老百姓都得按照实际丈量的土地面积缴纳田赋。这一政策从汝州试点成功后,开始逐步推行至京东、京西、淮西、淮北等地,时号称“西城所”。
对于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杨戬制定了按船定租税的办法,不管渔民有没有出河打鱼,有没有收获交易,都得按照记录在册的船舶数量缴纳租税,这样一来,一个县城除了常赋之外又增收租钱十多万缗,这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增收(当然很多落入了层层官员之手),杨戬再一次为皇帝带来了惊喜。
“蔡京、蔡攸、童贯之徒,纵恣于上;高俅、杨戬、朱勔之党,朋邪于下。”——《大宋宣和遗事》
宣和三年(1121年),杨戬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吴国公,一个太监能有国公的追赠,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可见杨戬是颇受皇帝喜爱的,宋钦宗即位之后对于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宦官进行了惩罚,下诏追夺对杨戬所赠的官爵,杨戬的党羽李彦等也一并被削官治罪。
历史上对于杨戬的评价多为负面,但将其与高俅、蔡京、童贯放在一起评论,说明他的能力还是比较出众的,毕竟这几位“恶人”确实是当时北宋朝廷的柱石肱骨。民间小说《水浒传》将杨戬与童贯列为把持北宋王朝的文武二祸,也是由于其对于人民苛刻的手段而造成,但此处的杨戬与二郎神真的没什么关系。
二郎神
二郎神本来就不一定与杨戬这个名字划等号,把杨戬定性为二郎神的是《封神演义》,但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二郎神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称呼,在古代帝王中也常见为二郎神上封号的例子,如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所封灵惠侯、宋哲宗元佑二年七月(1087)所封灵惠应感公、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所加封昭惠灵显王,这时候得二郎神还不叫杨戬。故而这个二郎神与宋徽宗时期的宦官杨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宋会要.郎君神祠》
之所以认为杨戬与宋徽宗时期的宦官有关系,是因为《西游记》中二郎神的“敕封昭惠灵显王”的称号是引自宋徽宗册封的“昭惠灵显王”。而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记载,一致认为最早追溯的灌口二郎庙,所供奉的二郎神是宋真宗时期敕封的“清源妙道真君”,他的名字叫赵昱,即赵二郎。这个赵昱是随朝时期青城山的道士,因斩蛟龙为民除害而得供奉,入列仙班,唐太宗在灌口立庙祭奠,为嘉陵江洪水泛滥祈福避祸。
“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朱子语录》
关于二郎神的追溯也有很多说法,最为广泛的传言还真不是杨戬,而是先秦蜀郡守李冰之子李二郎。在李冰父子在蜀修建都江堰时,李冰次子“二郎”凿离堆、开二江,立下大功,故而在民间被当作为神灵奉祀。根据《宋会要》的记载,宋仁宗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这个说法到清朝仍受雍正皇帝认可,继续加封二郎,并连同二郎他爹李冰也加以赐封“敷泽兴济通佑王”。
“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西游记》
而《西游记》第六回写到“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这个灌口地方没有争议,就是灌口二郎庙,这里也提到了玉皇大帝妹妹与凡间杨君得一男子,故而有了杨二郎的说法,但此处也没有杨戬之名。北宋时期也有杨二郎的说法,主要源于《太平广记》,但也没有直呼杨戬。只是《封神演义》以二郎神为原型的人物命名为杨戬。
“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邛崃县志》
关于杨二郎的说法,更多看法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氐族英雄人物杨难当,即氐王杨盛的二儿子,成为传说中的二郎神。由于历史上的杨难当以甘肃武都的仇池为根据地,还据有宕昌之地,也就是今天邻近灌口的松潘,他曾派兵深入川境,因为四川原本就是羌氐族旧地,故而容易归附,灌口立庙也被看作是当地氐族百姓祭奠杨二郎所为。且有史可查的是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国西北部,并有“剠额为天”的习俗,也就是说用刀在额上刻下痕迹并涂上墨,长成固定的黑色伤疤,类似于后世流传的开天眼,二郎神的天目有可能是这样的由来。
又因为蜀人常常以“血食”祭祀神灵,二郎神的祭祀品为羊,流传久了就以二郎神姓杨,而戬字是“以戈得福”之意,羊戬就是杀羊血食求福的意思。故而二郎神名字的由来也可能是因为这种祭祀习俗。
综上,古代神话传说中,“二郎神”的原型还有白族传说中的“二楞神”、羌族传说中的“罗和二王”、彝族传说中“支格阿龙”等,这些民间传说各执一词,没有争论的意义,而杨戬之说就是《封神演义》家喻户晓之后的“定论”,这里的杨戬也与宋徽宗时期的大太监毫无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二郎神是流传甚广的民间神祇,他法力甚高,变幻莫测,多出现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在《西游记》中就有他和孙令人称绝的斗法片段。二郎神的威风凛凛人尽皆知,但他的由来却鲜为人知。二郎神原名杨戬,而杨戬却是宋朝一个臭名昭著的太监,二者是如何扯上关系的呢?
其实最初二郎神的原型并不是杨戬,而是李二郎,李冰之子。李二郎虽不如其父闻名,但论其治水功绩,却毫不逊色。他苦心孤诣花费八年时间,将都江堰出水口穿凿完成。不仅将水患消除,还将水流引来灌溉。此等千秋万代之功,自然被百姓牢记于心,就将他供奉为水利之神,也叫二郎神。
到隋朝后,又一个二郎神诞生,那就是赵昱。赵昱算是道家传统的神仙,他本是潜心修道之人,奈何隋炀帝硬逼他出来做官。无奈之下赵昱任职嘉州太守,当时恰好有老蛟为患,危害人间。赵昱便持刀入水,与蛟龙大战,片刻就将蛟龙斩杀。如此一来当地人便奉他为神明,但赵昱志不在为官,后来又隐退江湖。只是在当地有水患时,他曾多次拯救百姓,因此被奉为“灌口二郎”。
到宋朝以前流传甚广的二郎神原型还是李冰和赵昱,太监杨戬和二郎神是毫无关联的。其后在民间的神话故事《二郎宝卷》中谈及二郎神的来历,将他塑造为仙女私自下凡与凡人所生之子,后来还有了劈山救母一说,这时的二郎神还仅叫做杨二郎。而他真正被称为杨戬是在《封神演义》中,这部书在民间极受欢迎,杨戬一名也是在此时被熟知的。
在《封神演义》中杨戬是正面形象,他多次力挽狂澜,让姜子牙赞不绝口,称他“智勇双全”。可惜二郎神此名恰好与宋朝一位太监重名,这位太监却不是什么良善人物。据说他最擅长拍马溜须,却因此成为皇帝的身边人。把持宋朝朝政多年,让百姓恨得咬牙切齿。在《水浒传》中,就是他害死宋江等人。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也是仰仗他的势力,多次贿赂他。
由于杨戬此人恶名太过昭著,二郎神又恰好与他同名,为了强行解释这种巧合,在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宋徽宗的一位妃子倾国倾城却身患重病,在去二郎神庙祈福时被歹人看中,想假冒二郎神引诱此女。然而此计并未达成,因为杨戬早就对他有所防范,将妃子救下。从这时开始就有了杨戬被二郎神附身一说,而杨戬也就被冠以二郎神的名号了。
二郎神作为天庭战神,长相英俊,法力无边。但由于与杨戬扯上关系,自此就不被嫉恶如仇的百姓喜爱,后来杨戬的形象多是效忠于天庭,与有反叛意识的主角针锋相对的。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在沉香救母时,二郎神与哮天犬千方百计阻止沉香救母,只为维护天庭秩序。现如今二郎神也多作为亦正亦邪的神仙出现在影视剧中。
其他网友回答
明代之后,杨戬成为二郎神,二郎神就是杨戬。
明代之前,二郎神是二郎神,杨戬是一名宋代大宦官。
二郎神这个名字最初产生于唐代,唐初的宫廷乐师根据民间采集来的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了《二郎神》词牌,收录于《教坊记》。
南宋初年的《梦梁录》记载:“二郎神,即清源真君”,民间已经建有二郎祠,把他当做神祗供奉祭祀。
中国古代文化有一种修炼文化,鼓励并允许俗人通过修炼成神,所以造成神仙编制老是不够,根据民情好恶,一个神仙被一个神仙合法挤掉名额,城隍爷就是其中典例。看你不顺眼,容不得你分辩,你就得从祠堂里被薅出来,给下一尊神仙腾退位置。
二郎神到底是谁修炼而成的,存在三种相对主流的说法。
东汉的时候李冰已经被封神,或者至少已经具备了跟水神打架的实力,但那时候没出现他的儿子。到了宋代,李冰的次子李二郎已被封神,简称二郎神。蜀中灌口的二郎庙里供奉的二郎神就是以他为原型。大概秉承的含义就是,李冰走了,水泊里的神怪没人震慑了,但“老子英雄儿好汉”,说你行你就行,李二郎被认定为也是有些道行。
元朝的时候,民间认定的二郎神却又成了赵二郎,说的是隋朝时的赵昱学会了道法,跳进江水斩杀了老蛟,元代的小说和戏曲中,二郎神的形象即是脱胎于此。
还有一种说法,二郎神是杨二郎,杨二郎的原型是南北朝时氐族的英雄人物杨难当,他也排名老二,四川本是羌氐族的旧有领地,羌人也有“剠(黥)额为天”的固有习俗,用刀竖刻前额,再以墨汁涂抹,看上去就像二郎神开了天眼的效果。
一直到明初,二郎神的形象、事迹甚至宠物都在慢慢成型,但还没得及叫杨戬。
再来说说真人杨戬,也就是那个宋代的大太监。
杨戬是宋徽宗时期崇信的大太监,后宫的后花园主管起家,后来被封为节度使,死时被追赠为太师、吴国公,现实生活中他的主要特长就是拍宋徽宗的马屁,正因为宋徽宗的下场悲戚,在民间的小说故事里,自然就要怪朝中佞臣,就有了朝中“四贼”的说法,他与高俅、童贯、蔡京并列,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反面典型。杨戬的名号,在《水浒传》、《金瓶梅》里都有出现,在《宋史》上的记载,杨戬就是一个横征暴敛刮地三尺的人物。
真实历史人物杨戬与二郎神的第一次交集,见于《醒世恒言》中的小故事《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说的是宋徽宗时期,大太监杨戬投其所好,给他送上了一位妹妹韩玉翘做夫人,考虑到引荐李师师的锅也一直由杨戬背着,看来只有他真正明白皇帝老儿的口味。
但这一次,他有点失算,韩玉翘慢慢失宠,少了爱情的滋润,这位韩夫人日渐枯萎,这就有些恶性循环了,宋徽宗自然不喜,让杨戬赶紧领回家治病去。估计也是赵官人的托词,瞅那意思肯定是想做退换货处理。
韩妹妹离开宫廷,出去调养,其实人家心里明白这病根就是缺少滋润,但在皇宫里这病属于不治之症,到了民间,好说好说。
有一日,韩妹妹来到了二郎神庙,说是祈福病体,其实也为了散散心。当看到英俊神武的二郎神君像时,一时意乱情迷,忍不住多念叨了几句非分之词。大概是祈求神灵来真正呵护眷顾自己的身体一类的真诚理想。
二郎真君当然是个泥胎,但它身后的庙祝不是,他有着圣诞老人一般博爱的胸怀和行动能力,决定打扮成二郎神的模样,实现韩妹妹的愿望。
当他出现在韩妹妹的门前时,可以想见韩妹妹那激动的心情,噢买高这玩意儿真灵!如此缠绵了一月有余,直到被杨戬发现。
杨戬也怕自己打不过真神,于是找了道士做法,来收拾这尊花心版本的二郎神,最终拿下庙祝处死。而韩妹妹经此一遭,虽然已经被滋润恢复了娇嫩肌肤如花美颜,但很明显已经不能再回到皇宫当官人的夫人了,就此被勒令嫁给良民。
如此当然是韩妹妹求之不得的好事。
这个故事符合了爆文所需要的五大要素,宗教、皇室、神幻、悬疑、两性。没有理由不在民间大范围流传。
但故事传着传着,没有道理让神仙般的韩妹妹任凭庙祝这个俗人轻薄,一来二去,与韩妹妹私通的就成了二郎神了。
这二郎神本来就有一说姓杨叫杨难当,但那是少数民族的说法,汉族这里出于民族感情不太认可,好在民间还有一个杨四将军战水神的传说,那么可以接受他姓杨;李二郎连个真名都没有流传下来,唯一有名字的赵昱的“昱”很多人又不认识这个字。
再加上这个《醒世恒言》中的小故事太过爆款,故事里的杨太尉杨戬的名字传到最后,就成了二郎神的名字。当然《醒世恒言》中的这则小故事未必是冯梦龙的原创,很可能也是坊间流传已久的小故事。
这真是让信奉李二公子或赵昱的官方和学者心碎,他们一定会抵制这个新名字,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民间的热情又岂是一帮专家腐儒所能抵挡的,将错就错,以讹传讹,杨戬就成了二郎神的真名。
《醒世恒言》所属的《三言二拍》成书于明天启年,杨戬大放光芒成为大IP的《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二者相距不远,存在都被同一则民间故事误导的可能性。
于是,宋代大太监杨戬就成了二郎神,还别说,这个“戬”字的本意就是“剪除,剪灭”,和二郎神的战斗意志无缝契合,就跟他生来就是这个名字一般。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这个问法,是根本不成立的啊。
首先这两位真的没有什么渊源。二郎显圣真君的原型并不是北宋徽宗大太监杨戬,只是恰好同名同姓。这俩人真的不搭嘎啊。
“戬”这个字是戬除、消灭的意思,这比较符合二郎神的形象设定。
二郎神的形象溯源
二郎神首登场时在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这是二郎神这个人物形象第一次出现在通俗文学作品上,其形象为:“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
而据学者考证,这一形象来源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丁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一书,此书分上下两卷、每卷结尾都署:“大明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 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
而西游记最早的刊时间是万历二十年,若依吴承恩晚年家居时作《西游记》,那是他公元1558年离开长兴县丞职位后才开始写的。所以《二郎宝卷》成书要早于《西游记》。
而实际上这两部书,都极有可能参考了元代杂剧二郎神,不过二郎神不叫杨戬、叫赵昱。而这位赵昱的原型是隋朝嘉州太守,传说这位太守曾经怒斩恶蛟。
这里就跟二郎神事迹之一的“斩蛟治水”对上了。
而二郎神这个名字真正确定,应该是在《二郎宝卷》中成型的。
《二郎宝卷》主要讲了二郎神的出身历史。他爹杨天佑是金童临凡,但也是确州城书生,他娘是云花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了二郎神,取名杨戬。后面的故事跟西游记里差不多,就是劈山救母的桥段。
后来到了隆庆、万历年间,二郎神又再次出现在《封神演义》之中,到此这个人物形象才算最终确立了下来。
北宋宦官杨戬
影视剧《水浒传》中的杨戬
这位大太监,是宋徽宗朝著名太监之一,他与大太监童贯一文一武把持着国政。形成了北宋末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戬非常得宋徽宗的宠信,曾被任命为彰化军节度,最后官至太傅。虽然其名气没有“六贼”之一的同僚梁师成名气大,但这个家伙运气比较好,主要是死得早,得了个善终,虽然死后被宋钦宗清算夺去了所有官职,但比起梁师成被缢杀的结局要好太多。
至于以这位大太监为原型创作的文学作品,有宋人自己的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他成了陪宋徽宗寻花问柳的狗腿子。
还有明末凌蒙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杨戬府中的侍妾空闺难守,跟门客中的青年男子瞎搞。杨戬知道后,把男子抓住,亲自操刀把男子给阉了。书中主要描述了杨戬这个人做阉割活做得多么漂亮…..
另外明代四大奇书之《金瓶梅》中,不得了的西门大官人,背后的大靠山就是这位杨戬了。《水浒传》中也有这位爷出场,客串了一把。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也是极好的!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086.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