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
优质回答: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好了歌》。
《好了歌》原文如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为跛足道人所做,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的宗教思想。表达了对现实的不解和失望,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我们今天重读《好了歌》,就要研究它的奥妙所在,为我们的现实而服务。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听听,多现实,震耳发聩!一个“神仙好”,一个“忘不了”,好明智的对比,提出来人性的弱点;一个“在何方”,一个“草没了”,熙熙攘攘争权夺利,荒冢一堆连草都长没了,此句辛辣讽刺了封建社会侯王将相那种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到最后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空留一堆黄土在那里!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此句写出了人性的贪婪本质,忙忙碌碌一生,等到理解了生活的真谛,却已是日落西山没时间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此句着重写了人性的虚伪,活着时卿卿我我,不在时再嫁他人。当然了,此句我们应批判的学,应该摒弃封建思想所禁锢人们的“从一而终”的谬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句话写的好现实,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也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不能溺爱孩子,全天下父母都在“痴心”爱护孩子,而孝顺父母的儿孙又有几人?
总之,《好了歌》对如今现实社会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利欲熏心;要人心向善,多做好事,积德行善,才能增福增寿,才能拥有美好光明的明天!
朋友们,你们又是如何理解的?欢迎留言互动,谢谢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曲红楼梦断肠,
多少玉蝶难成双。
混沌总归混沌去,
原是世道太肮脏。
这是我对《红楼梦》的总体看法。《好了歌》是作者曹雪芹借用那位道人之口,吟出了茫茫人海的自然法则,含沙射影的点出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宿命。
反过来重复一下《好了歌》,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人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金银忘不了,
终日只恨积无多,
等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娇妻忘不了,
君在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儿孙忘不了,
慈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是上帝赐给地球最宝贵的生物。一撇一捺方成人,互相依靠立稳身。若把私心藏心上,众叛亲离必招损。厚德载物,万古长青。斤斤计较,不如毛虫。看看从古至今那些争名夺利之人,哪一个又有好的下场?一个个贪污腐化者、涉黑作恶者不是风光一时,到头来必遭人民的唾弃和法律的严惩。他们一边做着恶事一边又烧香磕头敬奉神灵,神灵能保护他们继续贪污腐化欺辱百姓吗?神仙是人们对公道无私、悯世济困、解难赐福者的意化能量,是报打不平、无所不能的万物之主,若是有神,神能保护他们这些作恶者吗?显然是不会的。即就是把你的万贯家产奉献给神仙,神仙也是嗤之以鼻,当砍头的必遭砍头,当进牢房的照进牢房。总之,人活在世上,应坦坦荡荡,不得苟且钻营,若私欲膨胀,必有后患。人的聪明有十分,留与三分给儿孙。若是十分全使尽,近报自身远子孙。做人还是潇洒糊涂些好,处处精明算法准,天下唯独自己亲,到头必得锁加杠,落难不曾见一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敬请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中有些纲领性的语言,在第一回就出现了很多次,
比如甄士隐在梦中看到的“太虚幻境”的大牌坊,上面写的看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比如甄士隐家逢不幸之后,拄着拐在街上散心,遇到一个跛足道人,道人唱的这首《好了歌》,这几句词就是《红楼梦》主体性质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好了歌》这几句言辞是非常通俗的,用一种朗朗上口的歌谣,反复的吟诵《红楼梦》的主题,到头一梦,万境皆空。
你说神仙好,但是你忘不了功名。
中国古代那么多名臣将相,现在在哪呢?一堆荒草而已~
你觉得神仙好,但是忘不了金银富贵,每天就是为了敛财,钱财够了的时候,你眼睛一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你能带走一分钱吗?
世人都羡慕神仙好,但是美色却忘不了,娇妻美妾忘不了。可是你活着的时候,天天说怎么爱你,你有点事,甚至刚死没多久,妻子就改嫁跟了别人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女忘不了,你千方百计为孩子计算,所有的精力都扑在孩子身上,这样痴心的父母遍天下,但是你见过几个真正孝顺的儿孙?
道士自己说道:“世界上万般事,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便是了。”
这里的“了”应该是“了无牵挂”,换句话说,名利、钱财、女色、儿女都不再是自己的羁绊,没有了牵挂、没有了羁绊,那便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便是真心的自由了。
其实仔细想想,人生一世,这么多的烦恼,大多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忙碌,为妻儿老小奔波,为扬名立命操劳,被世俗之事物困恼。
所以,道人这首《好了歌》就是告诉大家,要和世俗斩断关系,才能真正的超脱,才能真正的“好”,这才有了“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作者阅尽人生,警示世人之寓意
众所周知,《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
所谓石头记,就是一块大石头上记录了一段故事,一块大石头怎么能记载人间故事呢?
曹雪芹在一开头就讲了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
补天的顽石需要360501块,但是女娲用了360500块,剩下一块有瑕疵没用。
这石头通了灵性,见其它石头都补了天,但自己不堪入目,遂自怨自艾。
这小小的通灵宝玉就含在贾宝玉这个婴儿的嘴里降临在了人间,从此他就挂在了贾宝玉的脖子上,他就——记录了人世间发生的事情。
宝玉带下来的这块玉,可以说是曹雪芹的化身,曹雪芹就是不能“补天”。
在古代社会中的读书人,都是以作天子门生,为天子效力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的。
一个读书人,能够读书做官,就成为“补天之才”。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任过江宁织造,管理皇室供应的纺织品,皇帝的龙袍,他是康熙皇帝的亲信,曾经四次接驾。
但是曹寅死后,曹家就越来越不行了,到了曹雪芹父亲曹頫,做江宁织造被雍正抄了家。
所以曹雪芹作为罪臣之子,不能继承祖父的官职,也不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去做官了。
在那个时候,读书做官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没有了这个出路,这是一件多么郁闷的事。
曹雪芹正是因为“没有才能去补天”,不能够在当时的社会上作出一番大事业,就把自己幻化成了一个石头,随着宝玉来到人间,观察社会。
这也就是《石头记》的原因。
所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是曹雪芹自身经历的一种感悟,是曹雪芹经历过家族兴旺,到被抄家落没之后,对无奈现实的逃避与参悟吧。
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我们不能单纯的片面的解读,尽管《好了歌》有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含义,但是从积极角度来看,也有劝人看破俗物,豁达心态的含义。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人从生到死本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是人们却穷其一生的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娇妻美妾,。事实上不过是一场过眼云烟,太虚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了一些虚名争来争去不惜丢了性命,为了聚再多的金银,谁还能带走,有人渴望妻妾成群哪里有真情实意,那也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尊老爱幼的是人们向往美德,又有多少痴心父母能遇到孝顺儿孙。让我们再次重温《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读了这首诗我们应该悟道,人要活在当下,踏踏实实,平平淡淡过日子,才不会太空虚,人要活出平和的心态,活出真正的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了解一下《好了歌》,系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通篇的文眼就是“好”和“了”,意即好了必了。是作者借小说人物颇足道人作的一首七律古诗。作者以诗表达人们建功立业、发财致富、爱恋妻妾、顾念儿孙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而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从而宣扬了一种冷静观照人生的现实主义思想,亦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全适用语浅显,对仗用韵亦不讲究,但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大俗之中见大雅。
附《好了歌》全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末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红楼梦是世情小说,写尽人间世态炎凉,贫富转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来看一下《好了歌注》,能够更好地了解《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中埋白骨,今宵红纱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抗;
我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6080.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