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寒武纪包括?
又称先寒武纪、前古生代,泛指寒武纪以前的一段漫长地质时期,包括太古宙(始生宙)和元古宙(原生宙)。在中国则包括震旦纪和前震旦纪。
前寒武纪约占整个地质时期的将近90%的时间(近40亿年),是地壳形成和发展史中的早期阶段。此阶段生物以水生菌藻植物为主,后期出现了后生动物。这些生物保存成为化石的极少,因此有人把前寒武纪称为隐生宙。
近年来对前寒武纪的划分大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构造期,单纯地以同位素年龄值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如美国地质调查所1971年提出的方案,不用太古宙和元古宙,而用符号来代表这些不同的阶段,把前寒武纪划分为:W(>25亿年)、X(25亿~16亿年)、Y(16亿~8亿年)、Z(8亿~5.7亿年)四个大阶段;
另外一种认为前寒武纪的划分也可以用显生宙所用的生物演化和沉积发展的阶段性那样的原则,其中如美国的格劳德(P.Gloud,1972),把前寒武纪划分为四个大阶段(宙):冥古、太古、元植(protophyte)和元古或元动(protozoan),其时间界限分别置于35亿~36亿年、26亿年左右和19亿年;这四个阶段和以后的显生宙是同一级别的;显生宙的起点下移到前寒武纪最后一次冰川作用消退和后生动物出现的位置,即大约6.8亿年的时期。显生宙起点的下移是考虑到从6.8亿~5.4亿年之间建立一个新的纪(系),并把它归入古生代。
前寒武纪时期共跨了多少年度?
前寒武纪开始于大约4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时期,结束于约5亿4200万年,前寒武纪共跨越了大概40亿年。
前寒武纪末期,大量肉眼可见的硬壳动物诞生。尽管前寒武纪占了地史中大约八分之七的时间,但人们对这段时期的了解相当少。原本正式的名称是隐生宙,其后来被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与元古宙三个时代。
前寒武纪的代表矿产?
答案是:(1)前寒武纪地层中有丰富的矿产。相当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地层中的碧玉铁质岩建造(即条带状铁矿)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铁矿类型,如我国的“鞍山式铁矿”。在北美、俄罗斯、印度、非洲及世界很多地区皆有分布,常常形成巨大的铁矿床,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以上。
(2)元古代地层中的沉积变质矿产也很重要,如我国苏北、大别山等地的“东海式磷矿”、东北地区的巨型菱镁矿床等,与碎屑岩有关的含金、铀的变质砾岩具有特别大的价值:如加拿大的铀矿床,非洲的含金、铀砾岩,巴西、芬兰以及我国滹沱群中都有这类重要矿床,此外含铜砂岩型铜矿储量也很大,如加丹加和罗得西亚的铜矿等。变质非金属矿产,如白云母、金云母、石墨、金刚石及刚玉等矿床在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也很丰富。
(3)中、新元古代地层蕴藏有多种沉积矿产,如我国北方赋存于串岭沟组中的鲕状赤铁矿型的“宣龙式铁矿”、高于庄组及铁岭组中的沉积锰矿;南方相当莲沱组中的“江口式铁矿”、陡山沱组中的“开阳式磷矿”以及灯影组的油、气等矿产。
(4)此外,还有许多与前寒武纪多次岩浆活动有关的多金属及稀有分散元素等矿产,如金、铜、镍、铁、铬、钴、铍、铌、钽等。
前寒武纪地球演化过程?
前寒武系岩石中花岗岩类和片麻岩类最为丰富。地盾区的太古宙岩石大多为大洋型的。它们大部为绿岩、花岗岩和伴有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变质岩。层状超镁铁岩石和斜长岩只在早前寒武有大量产出。中前寒武岩石既来源于大洋,也来源于浅海。晚前寒武除有海洋沉积外,还有陆地沉积。带状含铁建造在20亿年以前的前寒武系中广泛产出(约38亿年的最古老的岩石中含有条带状铁矿石),其后则出现陆成红层。
这种变化可能反映早期生物造氧作用的发展。冰碛岩是前寒武的另一特殊岩石类型。下元古界上部,在加拿大地盾和南部非洲有明显的冰碛岩分布。上元古界上部,亚、欧、美、澳各大陆都有冰碛岩分布。在早前寒武地层中,碳酸盐岩类含量逐渐增多,而硫酸盐岩则到晚元古才出现。
前寒武纪的化石稀少,但在31亿年前的古老地层中已发现有原始菌、藻类的遗迹或遗体。前寒武纪以具有浮游的微生物,从无核的到有核及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微化石为特征。约20亿年前,大气圈才开始有氧的积累,在大气圈有相当的氧的含量后,生物才得到了发展。由蓝-绿藻类衍生的底着叠层石广布于晚前寒武纪,而在约6.8亿年前出现有软躯体的多细胞的后生动物,称伊迪卡拉动物群。
前寒武纪生命演变?
自地球形成至古生代寒武纪开始这一段时间被地质学家称为前寒武纪,从距今46亿年前至距今5.45亿年前,历时约41亿年,约占地球演化发展史的5/6。
前寒武纪亦称隐生宙,包括冥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前寒武纪中,地球经历了形成时的熔岩状态,然后逐渐冷却分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大圈层。与此同时,还经历了早期大气出现及其演化、早期水的出现,以及早期地壳运动、板块构造运动等历程。
距今38亿年前,最早的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了。元古代早期(距今25亿年前)第一个真核细胞出现。从无性分裂或出芽繁殖的原核生物到有性繁殖的真核单细胞生物,以及从单细胞原生动物到真核多细胞后生动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飞跃。继前寒武……
前寒武纪是什么时候?
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的这段时间。
尽管早在30多亿年前生物就已经出现,但其进化却长期停滞在很低级的阶段,主要是是些低等的菌藻类植物,它们留下的化石说明的情况不多,而且保存这些化石的岩层又太多经过不同程度的变质,更使得地球的早期历史不易被了解,所以才被划入”隐生宙”。
前寒武纪有哪些动物?
1、奇虾是一种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波兰及澳大利亚的寒武纪沉积岩均有发现的古生物。它是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根据推测,此类动物极有可能是活跃的肉食性动物。但是,研究发现,其中一个种Laggania很有可能是一种食用浮游生物的动物。
2、怪诞虫是已经灭绝了的一种动物。怪诞虫与欧巴宾海蝎一样,生活于大约5、3亿年前的海洋之中,最早发现于加拿大,是寒武纪最著名的动物。科属门,头很小,躯干背侧具有7对斜向上生长的强壮的长刺。
3、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
前寒武纪形成?
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的这段时间,尽管早在30多亿年前生物就已经出现,但其进化却长期停滞在很低级的阶段,主要是是些低等的菌藻类植物,它们留下的化石说明的情况不多,而且保存这些化石的岩层又太多经过不同程度的变质,更使得地球的早期历史不易被了解,所以才被划入”隐生宙”。
地质学家把漫长的前寒武纪分为冥古宙、太古代和元古代三部分。冥古宙(地球形成之初-38亿年前)则有多种不同的称呼。
前寒武纪是地质年代中,对于显生宙之前数个宙所使用的非正式名称,原本正式的名称是隐生宙,其后来被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与元古宙三个时代)。
1930年,G.H.查德威克将地史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寒武纪以前称为隐生宙,寒武纪迄今称为显生宙——作为地质年代的最高级单位,其相应地层分别称为隐生宇和显生宇。由于在隐生宇即前寒武系上部不断发现软躯体动物化石,使其部分地层的划分具备了古生物的依据,而且所谓“隐生”,已逐渐不符合实际情况。
1977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在开普敦第四次会议上,将前寒武纪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其界线放在25亿年前,而隐生宙及显生宙这两个年代地质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已逐渐弃而不用。
前寒武纪开始于大约4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时期,结束于约5亿4200万年前——大量肉眼可见的硬壳动物诞生之时。尽管前寒武纪占了地史中大约八分之七的时间,但人们对这段时期的了解相当少。这是因为前寒武纪少有化石记录,且其中多数的化石,如叠层石,只适合用作生物地层学研究。
此外,许多前寒武纪时期的岩石已经严重变质,使其起源变得隐晦不明。而其他的不是已经腐蚀毁坏,就是还埋藏在显生宙地层底下
标签: [db:关键字]
本文地址:https://www.lifejia.cn/news/295929.htm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loudinto#qq.com(把#换成@)

 
  
  
  
  
  
  
  
  
  
  
  
  
  
  
  
  
  
  
  
 